你在今天还在昨天_梁晓声【完结】(36)

阅读记录

  幸而“文革”结束了。

  否则我不敢自信我生为人恪守的某些原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不敢自信我绝不会向那一时代妥协;甚至不敢自信我绝不会与那一时代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具体对我而言,我常想,“文革”之结束,未必不也是对我之人性质量的及时拯救,在它随时有可能变质的阶段……

  第56节:读的烙印(10)

  所以,当我读到人性内容的记录那么朴素,那么温馨的文字时,我之感动尤深。

  我想,一个人可以从某一天开始一种新的人生,世间也是可以从某一年开始新的整合吧?

  于是我又重新祭起了对人性善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于是我又以特别理想主义的心去感受时代,以特别理想的眼去看社会了……

  这一种状态一直延续了十余年。十余年内,我的写作基本上是理想主义色彩鲜明的。偶有愤世嫉俗性的文字发表,那也往往是由于我认为时代和社会的理想化程度不和我一己的好恶……

  然而,步入中年以后,我坦率承认,我对以上几则“故事”的真实性越来越怀疑了。

  可它们明明是真实的啊!

  它们明明坚定过我对人性善的信仰啊!

  它们明明营养过我的心啊!

  我知道,不但时代变了,我自己的理念架构也在浑然不觉间发生了重组。我清楚这一点。

  我不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了。

  并且,可能永远也不再会是了。

  这使我经常暗自悲哀。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若不曾对人世特别的理想主义过,那么以后一辈子都将活得极为现实。

  少年和青年时期理想主义过没什么不好,一辈子都活得极为现实的人生体会也不见得多么良好;反过来说也行。那就是——

  一辈子都活得极为现实的人生不算什么遗憾,少年和青年时期理想主义过也不见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以上几则“故事”,依我想来,在当今中国之现实中,几乎都没有了“可操作”性。谁若在类似的情况下,像它们的当事人那么去思维去做,不知结果会怎样?恐怕会是自食恶果而且被人冷嘲曰自作自受的吧?

  我也不会那么去思维那么去做的了。

  故我将它们追述出来,绝无倡导的意思。只不过是一种摆脱记忆粘连的方式罢了。

  再有什么动机,那就是提供朴素的、温馨的人性和人道内容的欣赏了。

  欣赏欣赏反正也不损失我们什么……

  第57节:“理想”的误区

  “理想”的误区

  依我看来,“理想”这一词的词性,是不太好一言以蔽之地确定的。我总觉得它也可以被当成形容词。因为它所意象着的目标必是引诱人的。它还可以被当成动词。起码可以被当成动词的前导词。因为有了理想往往接着便有追求。追求跟着理想走。

  人类有理想,国家有理想,民族有理想,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通常也都有理想。

  而具体的个人的理想,皆以他人的人生作参照。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一些人,一出生就已经是贵族了,甚至是王储,或公主……

  有一些人,一出生就已经是亿万富豪了,因为他或她命中注定是庞大遗产的继承者……

  有一些人,生逢其时,吉星高照,以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终换来了累累商业硕果……

  有一些人,靠着天才的头脑,抓住了机遇,成了发明家,名下的专利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滚滚钱钞……

  有一些人,赖父辈的家族的权力背景而立,捷足易蹬,仅仅几步就走向了奢侈的生活水平……

  有一些人,受“上帝”的青睐,胎里带着优秀的艺术细胞,于是而名而富……

  有一些人,由时代所选择,青年得志,功名利禄集齐一身……

  商业时代的媒体,一向对这一些人大加宣传。仿佛他们的人生,既不但是大家的人生的样板,也是大家只要有志气,便都可以追求到的“理想”似的。

  这一种宣传的弊端是,使我们这个时代的,尤其是中国的青少年群体之相当多的一部分,陷于对社会普遍规律对人生普遍规律的基本认识的误区。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对以上“一些”人之人生持什么否定的态度。我又不是傻瓜,和每一个不是傻瓜的人一样,毫无保留地认为以上“一些”人的人生,乃是极其幸运的人生。谁若能成为以上“一些”人中的任何一类,无疑将活得特别潇洒。那样的人生确是一种福分。姑且不论那样的人生也包含着可敬的或可悲的付出。

  我要指出的是,那样“一些”人,实在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极少数的一类人。统统加起来,也只不过是几百万分之一。这还是指那样“一些”人中的“普通”类型。至于那样“一些”人中的佼佼者,则就是千万分之一了。比如整个亚洲半个世纪以来只出了一位李嘉诚和一位成龙。

  那样“一些”人之人生,有的足以为我们提供成功人生的经验,有的却几乎没有任何可比因素。时代往往一次性地成全“一些”人的人生。时代完成它那一种使命,往往要具备不少先决的条件。时过境迁,条件改变了,那样“一些”人的人生,便非是靠志气和经验所能“复制”的了,只在精神激励的方面有“超现实”的积极意义了……

  我主张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少年,不必一味仰视着那样“一些”人开始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而首先要扫视一下自己的周围再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再决定自己的人生究竟该怎么走。

  扫视一下自己的周围便会发展,许许多多堪称优秀的男人或女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其实都正过着仅比一般生活水平稍高一点儿的生活。他们毕业于名牌大学,他们留过学,他们有双学位甚至顶尖级的高学位,他们敬业而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他们已经青春不再人届中年,他们有才华和才干,也有所谓的“知产”……

  但他们确乎的非是富有的“一些”人。

  他们的月薪相对高点,但绝非“大款”。

  他们住的相对宽敞但绝不敢奢想别墅。

  他们买得起私车但必是“捷达”或“普桑”。

  他们的人生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少说是在大学毕业后靠了五年的努力,多说靠了十年十五年的努力……

  如果算上他们从小学考初中,从初中考高中,从高中考大学,进而考硕考博所付出的孜孜不倦丝毫也不敢懈怠的学习方面的努力,那他们为已达到的现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付出了多么沉甸甸的代价可想而知……

  对于最最广大的中国人而言,没有他们那一种付出和努力,欲使自己的人生达到他们那样的程度也简直是异想天开!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