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城_梁晓声【完结】(121)

阅读记录

  地爱另外一个男人了! 我已经当面这样告诉他了! 在我心目中从此以后世界上只

  有一个男人,那就是你! 我要永远永远做你的好妻子,我们要永远永远不分离。

  我对你的爱,也将使我不怕待业,不怕没钱,不怕一切打击,天不怕地不怕。什

  么都不怕! 我们要永远永远深深地深深地爱着,我要像好孩子一样听你的话,我

  要顺从你的意愿,天天吃你给我买的奶粉,麦乳精,滋补药品,不管你为我借多

  少钱欠多少债我都不责备你! 我要为你养好身体! 我还要为你长出头发! 我还要

  为你生个孩子! 我要做一个好母亲! 等我的身体休养好了我要再去干临时工,我

  们都挣钱,我们一块还债! 借了多少钱欠了多少债我们也一定能还清! 我还要做

  一个好嫂子。我要使我们这个小家温温暖暖和和睦睦。我要把我的命和你的命牢

  牢地系在一起! 我们的结婚证呢? 找出来给我,要由我来珍藏着它……”

  他这时已站起来了。他走到了她跟前,三十一岁的男人一句话也没说就跪下

  了。他抱住她的双腿,将他的脸埋在她的膝间,哭了。他从十几岁起就没有哭过

  了。他以为自己无论多么伤心多么难过都不会哭了,永远不会哭了。可是现在他

  哭得像个孩子,哭得羞于对她抬起头来。

  她则像一个年轻的母亲抚慰自己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似的,爱怜地抚摸着他的

  头发。抚摸着,抚摸着……

  一阵警车的啸叫声由远而近,急速地驶到了这条小街上。

  “好孩子,起来吧,啊? ”她轻声说。

  他站了起来,难为情地转过身去。

  她也从床边站了起来,走到他对面,踮起脚在他眉心吻了一下,用手替他拭

  眼泪。

  “琴弦什么的买来了? ”

  “买来了。”

  “那你快修它吧! ”

  “现在我才能够坐下来修它了! 你没有回来之前,我守着它发了几个小时的

  呆。”

  她内疚地微微一笑,又踮起脚在他眉心吻了一下。

  忽然有人敲门。

  他们赶紧分开。

  15

  他说:“准是弟弟回来了! ”

  她说:“弟弟才不会敲门呢! ”

  他说:“也许是找错了人家的人。”

  她笑道:“我可希望不是找错了人家的人,是我们的一位客人。

  我们家连位客人都没来过! “急忙走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两名公安人员。

  “姓郭? ”

  “对。”,

  “郭立强在家吗? ”

  “在。”

  他们未经允许便迈进了门。

  “你是郭立强? ”

  “是。”

  “这张报考表是你的吧? ”

  “是我的。”

  “知道掉在什么地方了吗? ”

  “……”

  “在考场上你打昏了一名公安人员,不否认吗? ”

  “……”

  “那么跟我们走吧! ”

  “……”

  其中一个公安人员向他亮出了手铐:“伸出双手。”

  “我不戴那东西,我不会逃跑。”

  “愿不愿戴是你的事,戴不戴是我们的事。”

  他被戴上了手铐。

  她直至此时才对眼前发生的事做出反应。她扑到他身上,用双臂紧紧抱住他,

  焦急地大声说:“立强,你快告诉他们,你没打过公安人员! 他们一定搞错了!

  你不会打人的! 我相信你不会动手打人! 快告诉他们呀……”。

  他低头瞧着她的脸,诚实地说:“我打了。”

  昨天,公安人员与“兵团服”们在各个考场上冲突起来后,姚守义被一名公

  安人员使劲往教室外拖,姚守义双手抓住门框不放,那公安人员就用警棍打姚守

  义的双手。这情形使他愤怒了。他跨过去,给了那公安人员一拳,一拳击在对方

  太阳穴,对方像个射击场上的人形靶似的倒下去了。姚守义趁机溜掉了……

  两名公安人员轻轻拽开她,一边一个夹持着他,将他带走了。

  他临出门回头对她说:“记住,打个电话给立伟,叫他回家一次,把琴修好。

  到了那个日子,你带着琴替我去会合,也许他们正需要一架扬琴……”

  第十一章

  1

  “师资培训班”考场事件纪实

  黑色的钢笔,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在一页稿纸上写出了上面一行秀丽的字。

  女人的手很白皙。

  那支钢笔,笔杆挺粗,已失去了光泽,变得乌旧。完全裸露的笔头有如古兵

  器方天戟,笔尖磨秃了,磨短了,磨斜了,写字只能侧着笔尖才流利。它是拧帽

  的,笔胆也无钢套。吸墨水时,捏一下,两分钟才能胀起来。它是一支老式的国

  产“友谊”钢笔,中国五十年代文化用品的遗物。六十年代中期,在文化用品商

  店还可以见到,价格是一块三毛七分,但已很少有人请售货员拿出来看看了。

  人类心理在任何方面总是趋向于追求更新的东西,所以如今它差不多绝迹了。

  我们人类保护濒于绝迹的动物那种感情非常仁慈伟大,但淘汰旧产品的“喜新厌

  旧”原则毫不动摇。

  晚报记者吴茵使用这样一支钢笔已经十几年了。

  她盯着自己在稿纸上写出的那一行字,眼前又浮现出了她在考场上目睹的种

  种情形。报社并没有委托她写关于这场考试的任何报道,是她自己想去,所以她

  去了。所以她此刻头脑中重叠着一层层思考,急欲很快就写出来,很快就能见报,

  让许许多多的人都清楚关于这场考试的幕后真相以及返城待业知青们与公安警察

  们发生冲突的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她认为,如果自己不写,自己便是一个

  对现实缺乏责任感的不称职的记者。

  她曾亮出记者证,问一个被从考场上“请”出来的十八九岁的少女:“你有

  何感想? ”

  那少女耸了一下肩膀,无所谓地回答:“我对他们怪同情的。

  虽然他们将我‘请’出来了,但对我的态度还算不失礼貌。我才不在乎能不

  能参加这场考试呐! 即使被录取我也不会去上什么‘师资培训班’的。我今年还

  要考大学呢! 去年高考我只差三分落榜,完全是由于临场紧张才答错了一道大题。

  我今天来参加考试,不过就是想多体验一次考场气氛。我今年是有把握考上重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