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唷!老太太真是抬举我。她老人家喜欢,我天天做了送去。”
“蒸蛋要现蒸现吃。”唐子韶有个更好的办法,“倒不如你把诀窍传授了小刘妈,老太太想吃就有,多么好?”
原来胡家也仿佛宫中那样,有好几个小厨房,胡老太太专用的小厨房,归小刘妈管,诀窍传了给她,就省事得多了。
“子韶这话,通极。”胡雪岩深以为然,“月如,我倒要问你,凡是蒸蛋,不管你加多少好作料,端上桌来,总归上清下浑,作料沉在碗底,结成绷硬一块。只有你蒸的这碗三鲜蛋,作料都匀开在蛋里面,嫩而不老,诀窍在哪里?”
“诀窍是分两次蒸……”
月如的方法是,第一次用鸡蛋三枚,加去油的火腿汤一茶杯、盐少许,打透蒸熟,就象极嫩的水豆腐,这时才加作料、火腿屑、冬菇屑、虾仁之类,另外再打一个生鸡蛋,连同蒸好的嫩蛋,一起打匀,看浓淡酌量加冬菇汤。
这样上宠蒸出来的蛋,就是此刻胡雪岩所吃的三鲜蛋。
“凡事说破不得。”唐子韶笑道:“说破了就不值钱了。”
“不然。”胡雪岩说:“光晓得诀窍,不用心、不下工夫,弄出来也是个‘三不象’,更不必说胜过人家。月如,你说我这话是不是?”
月如听了他的话,必里当然很舒服,绽开的笑容很甜,“老爷这么说,就趁热再吃点。”说着,用汤匙舀了一匙,伸到胡雪岩口边。
“我自己来。”胡雪岩捏住她的手,不让她将汤匙送入他口中。
见此光景,唐子韶便回头关照侍席的丫头:“你替我盛碗饭来,吃完了,我要赶上船,辰光已经很局促了。”
“啥辰光开船?”胡雪岩问。
“两点钟。”
“呃,这倒是要快了。已经一点过头了。现在小火轮拖航船,一拖七八条,到时候不等的。”
于是唐子韶匆匆吃完了饭,向胡雪岩告辞。月如要送他下楼,到得楼梯口,却让唐子韶拦住了。
“你陪陪大先生。辰光够的,航船一定赶得上。去了总有三天耽搁,你火烛小心。”
“我晓得,你放心去好了。”月如又叫那丫头:“你送老爷下楼,就到厨房里去帮陈妈的忙,这里有我。”
月如说完了,却仍站在原处,直待脚步声消失,方始回身,顺手把楼梯间的门关上,活络门闩一拨,顿时内外隔绝。
胡雪岩心中一动,这倒有点象《金瓶梅》开头那种情形了。“胡大先生”
变了“西门大官人”,不过唐子韶虽说看起来象王婆,倘或航船赶不上,回家来撞见了,一下变成了武大郎,那不是开玩笑的事。
“会不会唐子韶起黑心,做好仙人跳的圈套要我来钻?”胡雪岩在心中自问,同时抬眼去看月如的脸色。
她的脸色很平静,使得胡雪岩心里也平静了,想想唐子韶即令“起黑心”,也还没有这样的胆子。月如更没有理由陪唐子韶扮演仙人跳,看起来是有所
求,出此下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想着,心思便野了,“月如,”他说:“我好懊悔,不该把你许给老唐的。”
“为啥?”
“还要问我?”胡雪岩捏着她的手说:“你是不是装糊涂?”
“我不是装糊涂,我是怨我自己命苦。一样是做小,为啥不配住‘十二楼’?”
胡雪岩造了一座走马楼,共分十二区,安置十二个姨太太,所以这座走马楼又称十二楼。
听她话中有怨怼之意,胡雪岩便即说道:“你也不要怪我。哪晓得你今天会是这样子的!”
“我怎样?月如还不是月如。”
“苏秦不是旧苏秦。女大十八变,不过人家没有你变得厉害。你除了……”胡雪岩将话咽住了。
月如却要追问:“除了什么?除了会弄几样菜,没有一样中老爷的意的。”
“样样中意。除了……”
“喏,说说又不说了。我顶不欢喜话说半句。”
“你不动气,我就说。你美中不足的是,一双大脚。”
“脚大有什么不好?李中堂的老太太就是一双大脚。”
李中堂是指李鸿章。据说李瀚章当湖广总督时,迎养老母,李鸿章亦先期由天津赶到武昌去迎候,官船靠岸,码头上挤满了一城文武。上岸到总督衙门,顶马、跟马几十匹,职事衔牌加上“导子”,长到前面鸣锣喝道,后面听不见。李太夫人的绿呢大轿,左右扶轿杠的是两个当总督的儿子。倾巷来观的武昌百姓,无不羡慕,说“李老太太真好福气”。
那李老太太自然也很得意,得意忘形,不知不觉间将脚尖伸出轿帘以外,原来李老太太是天足,看热闹的百姓,不免窃窃私议,李鸿章发觉了,自不免有些窘,当下向轿中说道:“娘,请你把脚缩进去,露出来不雅观。”
谁知一句话恼了李老太太,实在也是因为她最恨人家说她大脚,不免恼羞成怒,当时大声说道:“你老子不嫌我大脚,你倒来嫌我!”
这是很有名的一个笑话,所以月如也知道,胡雪岩便即笑笑说道:“好,好,我不嫌你。”
“实在也没啥好嫌的。你不晓得大脚的好处。”
“喔,你倒说说看。”
月如眨着眼思索着,突然脸一红,而且白了他一眼说:“偏不告诉你。”
胡雪岩心里有点发痒,笑嘻嘻他说道:“你倒把脚伸出来让我看看。”
“不要!”月如答得很简截,同时将一双脚往椅子后面缩了去。
于是胡雪岩又想到了《金瓶梅》,很想照西门庆的办法,故意拂落筷子,俯身去捡时,便好捏一捏她的脚。不道念头还未转定,月如却开口说话了。
“我的一双脚,你总看得见的。”
“喔,”胡雪岩问:“啥辰光?”
月如不答话。
“月如,”胡雪岩伸过手去,握着她的手说:“你坐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你坐在那里,不也好说?”
“不!这话要‘咬耳朵”才有味道。“
杭州话“咬耳朵”是耳语之意,“又没有人,要咬啥耳朵?”月如话虽如此,还是将一张红木圆凳移了过来,坐在胡雪岩身边。
胡雪岩将左手伸了过去,揽着她那又细又软的腰,凑过头去,先好好闻一闻她的头发,然后低声说道:“你现在就去洗脚,好不好?”
“不好!”月如很快地回答。
“咦!不是你自己说的。”
“不错,我说过的。不过不是今天。”
“那么,哪一天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