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点了点头,他的心情始终不是太好。
“你知道,在这个国家混是很危险的。不过,我还真不想愧对自己的良心。问题是,怎样做才算是个正士?怎样就成了邪人?也许稍不留意,自己就走上邪路了。”叔向又发问了。他知道自己应该坚持某种原则,可是,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所谓的正士,就是在得到国君信任的时候,为老百姓谋福利;如果国君不信任,就教导老百姓要遵纪守法。交朋友也是,谈得来就多交往,谈不来就少交往,但是不要说人家坏话。邪士就不一样,得到国君宠爱的时候,他们压榨百姓;得不到国君宠爱的时候,就去老百姓那里煽风点火。交朋友也是,顺着他的就说你好,跟他看法不同的就拼命说你坏话。”晏婴说。他的思想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民为本”,这是当年管仲的原则。不过,晏婴没有对叔向说起这一点,因为叔向在晋国的地位根本没有资格去以民为本。
晏婴说的道理,其实叔向未尝不明白,他只是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昧着良心做事。晏婴的话,并没有解除他的疑惑。
“唉,我想干脆当农民伯伯去算了,虽然穷点,可是过得安心哪。”叔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晏婴。
“那何必呢?混吧。再说了,就算你想当农民伯伯,你当得了吗?”晏婴反对。
“唉。”叔向又叹了一口气,其实他也明白,就算自己要辞职回家,六卿也不会同意的,毕竟叔向还是晋国的一块招牌。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只顾喝酒了。
一顿闷酒,两个醉汉。
人人自危
自从被栾盈案牵连之后,叔向就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之后的几年里,叔向因为贤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可是,即便如此,叔向也只能做到上大夫,而卿的位置被六家世袭,叔向根本看不到前途。
叔向尽量不站队,但是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
范匄退居二线之后,赵武出任中军帅。赵武非常欣赏叔向,赵武自己也明白,叔向的能力比六卿都要强。所以,大凡有大事,赵武都找叔向商量,而六卿会议反而成了摆设。
叔向跟赵武走得很近,而赵家和韩家关系密切,因此韩起对叔向也很尊重。相反,另外几家对叔向就有些冷眼相看了。
所以,有的时候,站队不站队都是身不由己的。
不管怎样,有了赵武罩着,叔向感觉安全一些了。
但是,赵武给叔向的安全感并不强烈,不是赵武跟叔向的关系不够铁,而是赵武本人也没有安全感。
有一次,赵武请叔向同游九原。
“叔向,如果晋国的先贤们能活过来的话,我应该跟随谁?”突然,赵武问了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
叔向被问得有些发懵,想了想,反问:“那,阳处父?”叔向的意思,阳处父有学问,而且风流倜傥。
“不行,阳处父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他不行。”赵武摇摇头,他不喜欢阳处父。
“那,狐偃?”
“嗯,也不行,他太贪了。”赵武又摇摇头,他也不喜欢狐偃。
“那,士会?”
“嗯,差不多。他廉洁正直,还能保护自己,跟他混应该有进步。”赵武点点头,他喜欢士会。
其实,叔向也喜欢士会。
从那之后,叔向知道没有安全感的不仅仅是自己,中军元帅赵武也没有安全感,也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完蛋了。
那么,谁有安全感?老奸巨猾的范匄有吗?
其实,范匄也没安全感。
有一天,范匄把范鞅叫来,满面愁容地说:“儿啊,你看我,整天小心翼翼为了国家,当然,主要还是为咱们家。到现在,总算平安无事。你看看你,能力没能力,头脑没头脑,有一天你爹我呜呼了,真不知道你怎么办啊。”
“爹啊,我知道我没什么本事。可是,我低调,谁也不得罪,也不跟谁争,您看这样行不?”
“嗯,这样的话,你这代还能平安过去吧。”范匄勉强点了点头。
赵武去世之后,韩起接任中军帅,他和赵武一样非常器重叔向,遇大事也都向叔向请教,出国访问通常也都带上叔向。
关于叔向和韩起之间的关系,《国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叔向贺贫。
韩起当上了中军帅,有一天也请叔向去游九原。
“唉——”突然,韩起叹了口气。
“元帅,为什么叹气?”叔向问。
“我穷啊,没钱啊。”原来,韩起觉得自己很穷。
“祝贺元帅,穷点好啊。”
“怎么说穷好呢?我都中军元帅了,可是在六卿中最穷,穷到都不好意思请各位吃饭的地步,先生怎么还祝贺我呢?”韩起觉得奇怪。
“想想啊,当初栾书为中军帅,家里也穷得叮当响,可是人家行得正走得直,全世界诸侯都尊重他。虽然他儿子栾黡胡作非为,但是仗着栾书的遗德,也能平安无事。后来郤家富可敌国,三卿五大夫,说灭亡就灭亡了,没人为他们卖命,就是因为他们无德。现在你穷得跟栾书一样,一定也能像栾书一样有德,为什么不祝贺你呢?你想想,晋国首富不是一家家都灭亡了吗?”叔向举了两个相反的例子,证明穷一点不一定就是坏事。
“哎哟,多谢先生的提醒啊,要不是先生的话,我们韩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完蛋了。”韩起觉得叔向的话有道理,即便不要太穷,也不要成首富。
历史一再证明,再富别当首富。
叔向知道,韩起也没有安全感。
叔向研究过晋国的历史,自从晋文公以来,晋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削弱公室的。作为仅存的几家公族,叔向是很担忧公室的衰落的,因为公室的衰落意味着六卿越来越强大,而自己的家族也就越来越危险。
所以,叔向的内心对于任何变革都是对抗的。
对于子产铸刑鼎,叔向的第一反应就是:晋国六卿一定会学过来。
所以,叔向按捺不住,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强硬的近乎于绝交的信。
不过,尽管叔向对子产严重不满,他更关注的却不是子产,而是晏婴。因为齐国的情况更像晋国,晏婴的处境也更像自己。
那么,齐国又是怎样的形势?晏婴又如何应对危局呢?
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钉子户
晏婴,字平仲,齐国公族。父亲晏弱为齐国大夫,晏婴也混到了大夫的职位。
到齐庄公被崔杼杀死,晏婴因为发表了一通著名的“打酱油”言论而名声大噪。(见第四部第239页)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一番成功的炒作。
晏婴升官与辞职
齐景公三年(前545年),齐国发生了动乱,子雅子尾联合鲍家和田家,灭了庆封。庆家被灭,大量的封地就空了出来。(见第五部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