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贾志刚【七册完结】(536)

阅读记录

  “当然不是,还有更厉害的,叫做《清徵》。”师旷有些不高兴,一来想要镇一镇晋平公,二来也要在卫国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博闻。

  “还有更厉害的?那大师弹来听听。”晋平公的意思,不是太相信。

  “不行,主公的德行不够,不能听。”师旷拒绝了,而且不给面子,他一向就是如此。

  “哎,有什么?有什么灾祸我自己扛着,又不赖你,来来来,奏来听听。”晋平公就这脾气,你不让他干什么,他就偏要干什么。

  师旷想了想,要是不演奏吧,这么多人,都会说自己只会夸夸其谈,那就太没面子了。演奏吧,确实对晋国不好。想来想去,师旷最后想明白了:这个国家又不是我的,他自己都不在乎,我怕什么?

  想到这里,师旷点了点头。

  师旷点了头,早有人把师旷的琴送了上来,就摆在师旷的面前。

  师旷沉吟片刻,开始弹奏《清徵》。

  琴声一出,四座寂然。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刚才师涓的琴声已经让大家如痴如醉,惊为天外之音。如今师旷出手,比师涓又高了一筹。

  这个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不知从哪里飞来了十六只白鹤,落在廊门。之后,随着琴声,发出欢快的鸣叫,展开翅膀,翩翩起舞。

  一曲终了,久久回味。

  “哇噻,太美了。大师,祝你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晋平公很激动,起身为师旷祝福。坐下来之后,晋平公意犹未尽,问:“除了《清徵》,还有没有更厉害的?”

  “有,有一首曲子叫做《清角》,是当年黄帝大合鬼神时演奏的。以主公您的德行,如果听了,国家将有大灾难。”师旷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才有点后悔。

  “嗨,我都这么老了,我死后,哪怕他洪水滔天?来吧。”晋平公又来了劲。

  师旷没有再拒绝,他知道他今天无法拒绝,况且,他想验证一下。

  大家聚精会神,要听这首最厉害的曲子。

  (慢镜头)师旷的大拇指拨动了角弦。

  琴声响起,悠扬婉转,令人肝肠寸断。只见白云从西北飘来,随后,随着乐曲的渐入佳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瓦飞砖裂。现场一片惊骇,纷纷奔逃,晋平公在左右的扶持之下,赶紧躲到廊屋之间的安全处。

  风雨之中,只有师旷岿然不动,依旧拨动琴弦,沉浸于琴曲之中。一曲终了,师旷长吁一口气,他累坏了。

  此后,晋国连旱三年。

  为此,《史记》写道: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第二二五章 知音

  如果仅仅是一个音乐家,师旷的历史价值就要打折扣。实际上,师旷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是非常好的见解。

  晋平公曾经向师旷讨教治国的方法,结果师旷就把向老子请教来的那套“清静无为”的主张原封不动趸给了晋平公。

  师旷性格直率而爽快,敢说敢骂甚至敢打,反正闭眼的不怕睁眼的。

  大师小故事

  那一年还是晋悼公十四年(前559年),卫国的孙林父赶走了卫献公。(事见第四册

  第146章)

  “卫国人把自己的国君赶走了,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晋悼公问师旷,他有些犹豫是不是要干预一下卫国的内政。

  “不一定啊,也许是卫国国君自己太过分了。”师旷立马反对。他一向就认为一个国家出了问题,基本上都是国君的责任。“我听说贤明的国君扬善惩恶,爱民如子,保护他们,宽容他们。这样,臣民就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就像仰望日月一样仰望他,就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就像畏惧鬼神一样畏惧他。这样的君主,老百姓怎么可能赶走他呢?反过来,如果君主让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国家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君主还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赶走他?人家夏朝的时候,每到初春,都会有宣令官来到大街上,专门听取百姓的意见,以便君主改正自己错误。上天非常热爱自己的百姓,怎么能容忍有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呢?所以,昏庸的君主被赶走正是上天的意思。”

  师旷的意思很清楚,民意就是天意,如果一个君主被百姓赶走,那就是罪有应得。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君主对百姓不好,就应该被赶走。

  晋悼公点了点头,终于还是没有干预卫国的内政。

  晋悼公薨了之后,晋平公对师旷也很尊重,时常讨教。

  “大师,我最近学习晋国历史,看到文公称霸那一段,狐偃和赵衰两个人,你说谁比较贤能一些?”晋平公问。

  “那肯定是赵衰啊。”师旷回答。

  “为什么?狐偃可是比赵衰的能力强啊。”

  “我给你举个例子,阳处父是个有学问的人,找狐偃推荐他,结果三年都没推荐上去。可是找赵衰,三天就推荐上去了。不能了解别人的才能,是不聪明;了解了不能向上级推荐,那是不忠诚;想推荐又不敢推荐,那是不勇敢;推荐了不被采纳,那就是不贤能。不管怎么说,狐偃不如赵衰贤能。”

  师旷的这个观点,后来被孔子用来比较管仲和鲍叔牙。

  “大师,你看你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有没有后悔过?”一天,晋平公问。

  “没有,有所失必有所得,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没什么好后悔的。”师旷笑道。

  “可是,你什么也看不见,岂不是饱受昏暗之苦?”

  “主公,眼睛看不见东西算不上真正的昏暗,真正的昏暗有五种,其一是君主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主用人不当;其三是君主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主不知民计安生。主公,要是你不小心治国,那就比我昏暗多了。”师旷借着这个由头,来规谏晋平公。

  师旷的点蜡烛理论也很著名。

  晋平公二十四年(前634年),晋平公突然想起什么来,于是请师旷来请教。

  “大师,我现在其实挺想学习,可是这不都五十多了,读书太晚了吧?”晋平公说得很真诚的样子,似乎真的很想学习。

  “晚了?那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师旷回答。

  “大师,拿我找乐啊,我不是说天晚了,是说我晚了。”晋平公差点笑出来。

  “我怎么敢拿主公找乐呢?我的意思是,少年好学,好比早上的太阳;壮年好学,好比中午的太阳;老年好学,好比点着蜡烛的明亮。那你说说,点着蜡烛行走,总比黑灯瞎火在黑暗中摸索要强吧?”师旷也差点笑了。

  “嗯,有道理。”晋平公说。

  有道理虽然有道理,可是你不按照道理去做,那也没用。

  跟师旷对话之后没几天,晋平公决定征调民工,修建一座宫殿,叫做虒(音司)祁之宫。

  一时间,民怨沸腾。

  不久,在魏榆(今山西榆次)发现了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为什么石头会说话呢?晋平公又来请教师旷。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