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齐襄公是躲起来了。躲在哪里了?
世界上有没有鬼?
世界本没有鬼,说的人多了,便有了鬼。
古龙说:世界无鬼,心中有鬼。
所以,确实有鬼。
连称发现在窗帘下面有一只鞋,毫无疑问是齐襄公的鞋。于是他掀开窗帘,看见了那只鞋,也看见了襄公。他感到奇怪的是,他看到的那只鞋并没有穿在襄公的脚上,襄公的脚上只有一只鞋。
连襄公自己也感到奇怪,他不知道这只被野猪叼走的鞋,怎么就放在窗帘下面了。
怎么回事?难道是费场长找到了鞋却藏在窗帘下说没有找到,以便给襄公一个惊喜?可惜费场长已经死了,这注定成为一个千古悬案。
有人说这是彭生的冤魂在报仇,真有冤魂吗?
不管怎样,连称的刀是客观存在的,那把刀很锋利,一刀下去,襄公就去见彭生了。
所以,杀人灭口之前,最好还是谨慎一点。
那一年是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
第二十五章 管鲍之交和管跑跑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
公孙无知就是无知者无畏的典型代表。
襄公被宰了,管至父和连称率领大军回到临淄,号称襄公荒淫无道,已被干掉,而齐僖公生前曾有密令要无知继位,因此扶立无知为国君。
虽然大家不喜欢齐襄公,但是也并不讨厌他,因为除了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之外,其他方面还是比较宽厚。而管至父和连称两人原本名声就不好,再加上无知是个著名的无赖,干了很多坏事,跟每个大夫都有过过节。因此,没人赞成无知当国君,可是管至父和连称手中有军队,惹不起啊,只能认了。
一个大夫叫雍廪的现在很害怕,为啥?因为他和无知有过节。几年前,雍廪和无知因为斗鸡打起来了,雍廪力气大,把无知痛打了一顿。无知去襄公那里告状,反而被襄公痛骂了一顿玩物丧志之类的话,待遇减半。从那之后,无知算是恨死了雍廪。
如今无知刚刚登基,不好大开杀戒,因此也就没有动雍廪。可是雍廪担心啊,他担心无知终究要报复他,于是他悄悄地找了几个大夫商量,结果大家都很害怕,因为大家都得罪过无知。
这下好了,人多力量大,人多胆量大。
“办了他们。”大家一致同意。
具体的过程这里不多说了,也就是弄了一个鸿门宴类型的宴会,宴会上一摔酒杯,埋伏的弟兄们就出来杀人。
就这么简单,无知、管至父和连称就被干掉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罪人太多了,千万不能当官,否则那就是自己找死。
所以,无知真的很无知。
现在的问题来了:无知死了,谁来当国君?
伟大人物要出场了,这次是真的要出场了,请保持肃静。
管鲍之交
从开始动笔那一天,就盼望着早一点写到这里。
管鲍之交是古人经常提到的一个典故。古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跟谁是管鲍之交云云,其实,除了管鲍之交本身,再也没有过管鲍之交,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不谦虚地说,管鲍之交那是蝎子巴巴——独一份。
前面的一些人物,对于郑庄公和祭足,那是佩服;对周公,那是崇敬;而对于管鲍,用崇拜合适一些。
人物介绍
管仲:字夷吾,本姓姬,颍上(今属安徽省)人,齐国士人,周穆王后代。
鲍叔牙:本姓姒,鲍邑(今山东丙城东)人,齐国士人,大禹后代。
什么是士?卫士?零分;士兵?零分;干部的“干”写反了?有点意思了,可是还是零分。
看来,需要普及一下知识。
西周的宗法制是以天子为天下大宗,所以称为“宗周”,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王的众子则封为诸侯,为王国的小宗。诸侯在其国为大宗,世子世袭,诸侯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为侯国的小宗。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为大宗,嫡长子世袭,卿大夫的众子则被封为士,为卿大夫的小宗。
士的地位低于大夫,而高于庶人,属于低级没落的贵族。按制度他们享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凭着学习到的技能,服务于君主和卿大夫身边,充当低级官吏;或以武艺韬略在军队中充当骨干;或行侠远游,求人赏识,以至为知己者死;或以文才谈辩论理,教授生徒,著书立说;或以技艺从事工商方术之事。
简单说罢,士就是出身红五类,但是除了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的那一群人。举个例子,譬如你爷爷是老红军,你哥哥现在混到了副部级,那就属于卿大夫阶层,可是你只混到了大学讲师或者科级以下公务员,你就算士了。
按照管仲的情况看,祖上是周穆王的儿子,大概从周穆王的孙子开始从周朝来到齐国做大夫,然后经过若干代,管至父属于嫡系,继承了祖上的职位,而管仲这一支最终就成了士,祖上的遗产分不到手,只能靠自己混。
鲍叔牙情况相仿,祖上应该是周边姒姓小国的公子(基本上不是谭国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个杞国),来到齐国做了大夫。到了鲍叔牙这一代,也成了士人。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志向相同,兴趣相近,两家家庭背景相似,因此,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两人的特点是不相同的,管仲才华出众,鲍叔牙待人真诚。于是,这两个朋友之间发生了以下著名的故事。
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资少,鲍叔牙出资多。赚钱之后结算,管仲分得多,鲍叔牙分得少。
“小鲍,你脑子进水了?你出钱多,怎么分得反而少?”有人问鲍叔牙。
“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啊。”鲍叔牙说。
“哼,当心吧,别管仲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
“他不会的。”
有人看不过去,去找管仲。
“管仲,你这人不厚道,怎么你出钱少,反而分得多?”
“哎,鲍叔牙家里比我家有钱啊,我比他更需要钱。”管仲也这么说。
“你不厚道,你这样谁还跟你合伙做生意?”
“鲍叔牙啊。”
也不知道是管仲做生意的天分不行,还是确实运气不好。总之,两人的生意在一开始赚钱之后,越做越差,到最后老本都几乎赔进去,于是不再做生意了。
“管仲这人就是个大忽悠,吹牛行,干起活来就不行了。”有人这样说。
“别这么说,管仲可不是个大忽悠,更不是蠢。俗话说:人走时运马走膘。生意没做好,确实是点太背了。”鲍叔牙为管仲辩解,丝毫没有埋怨他的意思。
可是,鲍叔牙自己单独做生意却很红火。什么生意?开店,什么店?饭店。
鲍叔牙的饭店以诚信著称,决不缺斤少两,也决不用潲水油或者病死的猪,店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去他的店里吃饭,那是绝对放心。鲍叔牙的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菜式好,人人吃了都说好,不用猜也知道,店里有好厨师。没错,店里的大厨姓雍名巫字易牙,人们就称他为易牙。易牙的菜那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总有新花样。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