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贾志刚【七册完结】(657)

阅读记录

  送行的队伍还有卫国的朋友们,上卿孔圉为首,蘧伯玉等人都来了。当时的场景十分动人,孔子对自己在卫国期间受到的关照表示感谢,并且表示,卫国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会永远想念卫国,会永远牵挂卫国的老朋友们。

  “只要我在,我就一定致力于发展鲁卫两国的友好和平关系。”孔子动情地说。

  孔子的车队渐渐远去,回望送行的人们,孔子的眼角湿润了。

  “老师,你喜欢卫国吗?”驾车的子夏转头问老师。子夏的眼角也是眼泪,老师归乡,自己则是离乡了。

  “孩子,我怀疑如果不是在卫国,我是无法修《诗经》的。”孔子说。打心眼里,孔子喜欢子夏,喜欢子贡,喜欢这两个卫国人,喜欢卫国。

  卫国,一个人杰地灵的国家。孔子大概想不到的是,他的学说将会由一个卫国人来发扬光大,而这个人就是眼前的这个孩子。孔子更想不到的是,中国历史将会由一个卫国人来改写,而这个人是他的徒孙——商鞅。

  再回首,看一看卫国,孔子已经是老泪纵横。

  第二七四章 认清形势

  孔子回到了鲁国,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

  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到卫国,到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将近十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十四年被称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孔子在卫国。

  孔子回到鲁国,引起整个国家的轰动,毕竟孔子的声望非常的高。

  鲁哀公亲自设宴招待,之后三桓轮流宴请。

  “多谢多谢。”历尽沧桑的孔子再也不是那么锋芒毕露了,再也不提君君臣臣。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愿意听这个。

  回到自己的家,孔子感到一切都很亲切。

  “孩子,你辛苦了。”孔子对儿子孔鲤说。他知道儿子撑持这个家也不容易,他看到儿子的面容非常憔悴,免不得有些心痛。

  “你们都好吧。”冉有子贡等一帮学生们前来看望老师,孔子非常高兴。

  一切,都很好。

  还是家乡好,还是自己的家好。

  (配乐歌曲伴奏:《再回首》。)

  鲁哀公

  孔子的学校重新开张了,报名的学生非常的多,其中就有樊迟。因为有冉有的推荐,樊迟从一开始就受到重视。

  绝大多数的课程还是交给老学员们去教授,孔子只是偶尔亲自讲课。多数的时间,孔子还是在研究鲁国的政治。

  除了孔子的家人和子贡冉有等学生之外,对孔子回国感到最高兴的就是鲁哀公了。自从继位以来,鲁哀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摆设,他觉得被忽视和很失落,他知道孔子的理论,因此,对孔子充满期待。

  孔子回国之后,就成了鲁哀公的常客,有事没事,鲁哀公会派人请孔子聊天请教。

  关于孔子和鲁哀公的谈话,《孔子家语》中有很多,《论语》中也有。

  这一天,鲁哀公又请孔子来做客,两人聊得高兴,聊着聊着,说到了世界上的君主。

  “当今世界上的各国国君,谁最贤能?”鲁哀公问。

  “当今世界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我见过的君主,卫灵公是最贤能的了。”孔子说。他没有拍鲁哀公的马屁,他也知道鲁哀公不需要自己拍马屁。

  鲁哀公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

  “我听说他连自己的家庭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怎么称得上贤能呢?”鲁哀公问。他觉得卫灵公恐怕还不如自己。

  “我说的是管理朝廷,不是管理家庭。”

  “那,夫子说说他怎么管理朝廷。”鲁哀公实在也不觉得卫灵公管理朝廷有什么先进事迹。

  “卫灵公有个弟弟叫公子渠牟,为人忠诚而且能干,卫灵公对他委以重任;有一个叫做林国的士人,发现有才能的人就必然推荐他做官,因此卫国没有放纵游荡的士人,卫灵公非常尊重林国并且任用他;还有一个叫庆足的士人,一旦国家有大事,就必定会被推荐出来处理国家事务,事情过去之后就又回家归隐,卫灵公也很尊重他;还有一个叫做史鱼的大夫,因为自己的主张没有被采纳而负气出走,卫灵公就住到郊外三天,三天没有歌舞娱乐,直到请回了史鱼,他才回宫。卫灵公对贤能的士人这样尊重,所以我说他是个贤能的君主。”孔子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然后看看鲁哀公。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孔子的言下之意:如果你要做个贤能的君主,重用我吧。

  “那,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鲁哀公换了个话题。

  “让老百姓富裕长寿,这个国家就算治理好了。”孔子想了想说。对于鲁哀公切换话题,孔子有点微微的失望。

  “那,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很简单啊,少收税老百姓就能富裕,少征用百姓就能减少犯罪,减少了犯罪老百姓就能长寿。”很简单,确实很简单,孔子的回答很简单。

  “那样,国家不是就会穷?”

  “怎么会?《诗经》里写:‘凯悌君子,民之父母。’你听说过儿女富有而父母贫穷的吗?”孔子反问。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呢?”鲁哀公又换了一个话题。

  “提拔正直的人居于邪恶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让邪恶小人居于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不信服。”孔子想了想,这样回答。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

  按《论语》。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聊天聊得很愉快,不过孔子还是有些失望,路上狠狠地叹了几口气。他不知道鲁哀公究竟是领会不了自己的话,还是根本就不认同自己。

  但是很快,孔子就知道答案了。

  冉有挨骂

  年底的时候,季康子准备改丘赋为田赋。什么是丘赋?什么是田赋?这一点历史上从来没有说清楚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两种老百姓税赋的方式。至于哪一种更合理,恐怕很难说清楚。

  在决定之前,季康子派冉有去向孔子请教。

  “我不知道。”孔子一口回绝了。

  冉有看老师不高兴,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

  “再去一趟吧。”季康子又派冉又走了一趟。

  “我还是不知道。”孔子又是一口回绝。

  冉有没办法,又回去复命。

  “我自己去。”季康子有点恼火,干脆自己去走一趟。

  “夫子啊,您是国家的元老啊,等着您的意见下决定呢,您怎么不给个意见呢?”季康子的态度总体还是比较谦恭的。

  “哎哟,真是不好意思,这方面我真没研究。”孔子找了个理由,还是拒绝回答。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