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贾志刚【七册完结】(676)

阅读记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们在问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孔子给出的答案并不相同,都是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量身定做,譬如问为政,问仁,问孝等等。

  有这样一段典型的记载,生动地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特点。

  “老师,为什么叶公问政,您说安抚本地的,招徕远处的;鲁哀公问政,您说要任用贤臣;齐景公问政,您说要节俭。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答案?”一次,子贡问。

  “这是因为各国的情况不同啊。”孔子说,“楚国国土大但是都城小,百姓缺乏归属感,因此需要增强凝聚力;而鲁国三桓专政,鲁哀公需要强有力的大夫;齐景公非常奢侈浪费,齐国人民怨声载道,因此他需要节俭。各国的情况不同,治理的方法自然不能一样。”

  “原来如此。”子贡恍然大悟。

  孔子也是一个音乐发烧友,他非常爱好音乐并且投师学习。但是,他在音乐上的成就没有记载,因此不能将他归类进音乐家,他只能算是音乐发烧友。

  根据记载,孔子曾经向苌弘问乐,不过可信度并不高。之后,孔子在卫国曾经向师襄子学琴,进步较大。

  回到鲁国,孔子又向鲁国太师乐学习音乐,达到了新的境界。所以,《论语》中有这样的两条记载。

  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按《论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的性格

  孔子的性格似乎偏于内向,善于观察学习,却不善于言谈;讲课条理分明,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却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孔子是一个好老师,却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政客,总是不能说服各国的君主重用自己。

  所以,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以及“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同时又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平时在乡里,孔子看上去不太能说,到了朝廷面对三桓和鲁哀公的时候,说话也很小心谨慎,只有在面对学生、朋友以及与自己级别相近的官员的时候,谈起周礼和学问,才会滔滔不绝。

  按《论语》。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孔子宣扬周礼,自己处处以周礼来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各种礼仪随处遵守,即便是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譬如睡觉的姿势。

  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不会觉得孔子所讲的周礼都是没有用的东西,或者都是骗人的东西,尽管学生们实际上很难做到。而孔子的这份执著和毅力,成为他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景仰。

  《论语·乡党第十》就都是在讲孔子的性格以及怎样以周礼来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以君子自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孔子是个好面子的人,很少会谈到利(据《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仁者爱人”,孔子这样教导弟子们,因此孔子也这样去做。

  一次,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回来之后,只问“有人受伤没有?”根本没有问马。

  如果有朋友死了却葬不起,孔子就在自己家里给朋友出殡。

  所以孔子很受尊重和敬爱。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这两个成语都是孔子发明的,见于《论语》。

  对于学生们来说,老师让人敬重,但是大家并不惧怕老师。按照《论语》上的说法:“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温和但是严格,高大但是不凶狠,有礼貌而且不会喋喋不休。

  总的来说,孔子就是一个慈祥的长者。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坚定的人。(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有些傲气的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人。

  但是,孔子是人,不是神。

  第二八二章 《胡乱论语》

  孔子的一生,所提倡的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仁、德、义。

  什么是仁?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是德?归结起来其实也是八个字:欲人为者,以身作则。

  什么是义?归结起来其实也是八个字:我有余力,可以助人。

  孔子门下,所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最终可以归结为三杰:子夏、子贡、冉有。

  学术和教育第一人:子夏

  从商第一人:子贡

  从政第一人:冉有

  三杰对于孔子本人以及孔子学说的宣扬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谁是最爱孔子的人

  孔子的学生中,最爱孔子的是子路、子贡和冉有,对孔子帮助最大的也是这三个人。不过,性格不同,他们爱老师和帮老师的方式也不同。

  子路如何爱老师帮老师已经讲得太多,不再赘述了。子贡也讲得很多了,也不再赘述。这里,单独说说冉有。

  冉有的能力强地位高,能够帮助老师的机会比较多。跟随孔子期间,冉有当孔子的管家,多数情况下老师出行都是他驾车;后来冉有做了季孙家的管家,帮助老师回到鲁国,又帮助老师获得季孙家的补贴,而师兄弟们的前程也多数靠冉有提携。

  但是,冉有与子贡不一样,子贡爱老师帮老师非常有技巧,既帮助了老师,又照顾了老师的面子,可是说件件事情都抓在老师的痒痒肉上,所以孔子非常喜爱他。而冉有就比较武断,不讲究技巧,只要他认为对老师好的事情,他就去做,忽略了老师的感受。结果,好人好事做了一大堆,往往老师一点也不感激,有的时候还要生气。当然,孔子心里也明白冉有对自己是真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