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讲对任何事情,都不用脑筋,不晓得提问题。当一件事情来了,应该想到怎么办,去加以研究。若只是糊里糊涂地过,就真不晓得这样的人该怎么办了。在南怀瑾先生看来,一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有头脑,要富有研究性。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需要有一个意义。人既然已经有了生命,就应该知道自己的这一生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给自己一个目标,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如若不然,只能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到临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过这一生。
人生是一个大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进行过探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世上的大多数人也应该都曾经追问过人生的意义,然而能够得出结论的依然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大家的研究都是大而化之的,也就是说是在一个广泛地基础上,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结论。这明显是方向出现了错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在不同价值观的熏陶之下,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意义。既然不能给出一个人人都信服的答案,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而明确。
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而得出的,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确定了生命的意义,只有在总结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思考,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人生意义。有了意义之后,我们的人生进行得就会顺畅而又目标明确,我们就能给自己做过的任何一件事情以准确的评价。
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所以我们的人生意义也必然是与众不同的,在确定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时候,不能受到他人的干扰,因此人生意义的确定是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内形成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行动-思考-行动”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每走完一段路,都要进行思考总结,以指引以后的道路。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会充实而又丰满。
谭嗣同是晚清时期戊戌变法时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受儒学熏陶,和许多士大夫一样拥有报国的胸怀。谭嗣同从小对王夫之的思想很感兴趣,因此他非常反感八股文,讲究学问的经世致用。他曾经和大刀王五结成挚友。
谭嗣同接受了西方思想和科技,后又游览各地,开阔了视野。这个时候的谭嗣同已经对清政府的各种制度感到不满。甲午战争,清政府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他坚决反对清政府这种妥协的行为。这个时候,变法思想已经开始传播。谭嗣同决心通过变法的方法使清政府自立自强。他“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
戊戌变法没开始之前,谭嗣同就积极进行各种维新活动。1897年夏秋间,写成重要着作《仁学》,从哲学的角度论述变法的重要性。1898年初,接受了倾向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邀请,回到湖南协助举办新政。1898年3月,他又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
不久光绪帝召见谭嗣同,表示同意变法,并下诏授给他四品卿衔,参与新政。在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达到剑拔弩张的时刻,谭嗣同去会见袁世凯,要他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告知了慈禧太后。维新运动失败后,他不顾自身安危,多次营救被囚禁的光绪帝,均告失败。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临死之前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
人生需要一个意义,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缺乏激情和动力的。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对上天赐予我们的生命的浪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然不能重来,就让自己过得精彩。精彩的人生需要一个精彩的人生意义作为指引。一个精彩的人生意义,能够让我们为之奋斗一生,值得我们为它放弃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拥有这样的人生意义,生命的长短就变得毫不重要,与其毫无生气地度过百年,不如轰轰烈烈地活个一时。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wu.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笑恒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