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官设立后,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决定五日一朝,众贝勒、大臣,每五日终了的一天都要集合在汗的大衙门里,凡国家大事,是非曲直,由众贝勒、大臣共议,最后由汗决断。
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开创的奴隶制国家,要想发挥国家所具有的全部职能,对内进行阶级统治和对外征战,实施对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有足够数量的人才。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采取“任官使能”的政策。他认为,天下全才的人不多,有的精于这件事而拙于那件事。有的人善于统兵打仗,勇冠三军,而不善于管理乡间事务,因此要知人任事。假若委以不能胜任的工作,则毫无益处。有的人居住乡间,善于礼遇宾客,而拙于战阵。用人时应该因人而异,各取所长,委派给适当的职务。为了有效地选拔人才,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命令众贝勒、大臣到各处去查访。凡是有知道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要隐瞒,并指示说:当今国事繁杂,若有众多贤能的人,都能各委其事,则勇于战阵的人给予军职。有益于国家生计而又贤明的人,使他治理国政。通晓舌今典籍的人,命他提供治理国家的好办法,使诸事都能法于古而用于今。有人善于宴请等事,就命他去接待宾客。就是不具备其他的才干,哪怕善于歌唱的,在众人集会的时候,令他歌唱一番,使人人欣悦,不是也很有益处吗?总之,凡是国内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18]。这种“任贤使能”的方针,是以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建州奴隶主阶级在国家初建时期,广集人才的重大措施。这项政策是极其高明的。
由于八旗制度的确立和设官理政,审判听讼,广集人才等,保障了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基本稳定。凡事都各有规定,就是拾得一物,也规定物主取二分,拾者得一分。若拾物不见原主来认领,拾者不得私藏,必须将拾物送到衙门悬挂,等失物者自己来认领[19]。这些措施都为建州社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还责令各个牛录砍浅森林,填平洼地、削平山岭等开辟农田。还令每个牛录抽出十个壮丁,四头牛,在旷野屯田,以积聚谷物,充实仓廪。同时还掘壕、架桥,便利交通。全境设立边关,置立哨台,分兵驻守。以建州原地为中心,凡所征服的地域都逐渐得到了空前的治理[20]。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天命元年),女真国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在征服女真大部分地区,对内进行整顿以后,在奴隶制国家体制初步完善的基础上,宣告后金国正式诞生。
满族奴隶制国家诞生的时候,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先是八旗各个贝勒、大臣举行会议,一致赞同为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上尊号,并作表书,请求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准许。正月初一日,举行了正式建国仪式。
初一日甲申时分,八旗各个贝勒,率领众大臣集聚在大殿前边,排列整肃。待聪睿恭敬汗升殿就座后,众贝勒、大臣都跪在下边。八大臣出班跪在汗的座位前,呈上表章。接表的是汗的从弟、近身侍臣阿敦和大臣巴克什额尔德尼。接表以后,由巴克什额尔德尼宣读表章,表章歌颂了各国所仰慕、尊敬的汗及其恩德,称努尔哈赤为大英明汗[21],国号称“金”,史为“后金”,年号为“天命”,以万历四十四年为天命元年。
额尔德尼宣读完表章,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离开座位,率领众贝勒、大臣走出大衙门,对天焚香,行三叩头大礼。拜天以后,回到大殿。汗就座以后,众贝勒大臣各率本旗官员叩见大英明汗,以贺正旦。这一年,努尔哈赤五十八岁[22]。
后金国虽然建立了,但是,对明廷仍然有所畏俱,不敢公开地打起“金”这个旗号。对外仍以建州国或女真国自称,对明廷保持一定的臣属地位。但实质上,努尔哈赤已经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割据一方了。
________________
[1]《武录》卷1。
[2]永录:《正白旗满洲叶赫纳喇氏宗谱》载:“纳林布禄贝勒因念兄仇、昼夜哭泣,不进饮食,郁郁成疾。戊戍二十六年春二月,贝勒纳林布禄薨”,《明神宗实录》,卷528。
[3][4]《武录》卷2。
[5]《熊经略集》卷1载:叶赫中军说:“我畏奴步,奴畏我骑,原自均敌”,参见《明经世文编》卷480。
[6]《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20,卷21。
[7]《满文老档·太祖》卷3。
[8]《满文老档·太祖》卷3,茅瑞征:《东臾考略》页11(海西)。
[9]《满文老档·太祖》卷3。
[10]《满文老档·太祖》卷3,茅瑞征:《东夷考略》页11(海西)。
[11]郭昌:《东事书》家书之一,参见《玄览堂丛书》。
[12]《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63载:“老酋起于建州,并吞二部(乌拉部、老土部),收其甲兵、强大,有窥辽左之志矣。”
[13][14]《满文老档·太祖》卷4。
[15]《满洲实录》卷4,幼庄:《皇清开国方略》卷4,陈仁锡《无梦园初集》卷3,《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71,《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69。
[16]《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20。
[17]《满文老档·太祖》卷4,《武录》卷2,国初五大臣为费英东、何和理、额亦都、扈尔汉、安费扬古。
[18][19]《满文老档·太祖》卷4,卷11。
[20]《满文老档·太祖》卷4。
[21]1613-1618年,努尔哈赤以聪睿恭敬汗之称为主,兼称英明任。1616年以后,主要称英明汗,聪睿英明汗,大英明汗等。参见《满文老档·太祖》卷2。
[22]《满文老档·太祖》卷5。
宣告“七大恨”,首破抚顺城
二、宣告“七大恨”,首破抚顺城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后金国与明廷的关系最后破裂。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决定誓师伐明,出兵进攻抚顺城。四月十三日,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率两万大兵[1],将要出发攻占抚顺城。出师以前,努尔哈赤书写“七大恨”诉告于天。书中说:我的父亲和祖父没有折取皇帝(系指明帝)边境上的一草一木,没有扰害一寸土地,而明国无故生事于边外,杀了我的父祖,这是一大恨。虽然有杀我父祖的仇,我仍然愿意和睦相处,曾经与边官划定疆界,立石为碑,共盟誓言:无论明人还是女真人,若是有越过皇帝边境的,看见了就应该杀,若见而不杀,则罪及不肯杀的人。明国违背誓言,命令兵卒出边,保卫叶赫部,这是二大恨。自清河城以南,江岸以北,明国人每年偷过边境,侵夺女真地方。我以盟言为据,杀了出境的人,理所应当,而明国不顾盟誓,责备我杀人。逮捕了我派往广宁的大臣刚古里、方吉纳,以铁锁加身,迫使我送去十个人,杀于边境,这是三大恨。明廷派兵出边,捍卫叶赫,使我已经聘定的女子转嫁给蒙古,这是四大恨。把我数世耕种的柴河(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南柴河堡)、三岔儿(今辽宁省抚顺城东北铁岭县三岔村)、抚安(今辽宁省铁岭东南抚安堡)三路,女真人耕种的谷物,不许收获,派兵驱赶,这是五大恨。明国偏听叶赫部的话,以种种恶言诬害我,这是六大恨。哈达部人,两次帮助叶赫侵犯我,我发兵征讨,得了哈达部,明帝必令我返还。后来,叶赫部又数次侵犯哈达部。天下各国,相互征战,哪有死于刀下的人,复令他更生,已经得到手的人、畜返归的道理?大国的君主,应当作天下共主,怎么偏偏与我构怨。先前扈伦四部会兵九路攻我,我始反击得胜。明国皇帝却帮助叶赫部,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妄加剖断,这是七大恨[2]。
52书库推荐浏览: 滕绍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