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背后的讲坛_赵勇【完结】(2)

阅读记录

  《文坛背后的讲坛》

  作者:赵勇【完结】

  内容简介

  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的世纪。”因为那里有波澜壮阔的启 蒙运动。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们高举:“平等、自由、博爱、 人权”的大旗,批判信仰,谴责蒙昧,砸烂神权,反对迷信,推动了欧美文 化的向前发展,同时,他们又是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本书在当时的时代背景 下,概述了伏尔泰与卢梭的生平事迹、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 成就,帮助读者了解这两们文化巨人,了解启蒙运动,进而了解十八世纪的 欧洲文化。

  ----------------------- Page 3-----------------------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 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 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 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 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 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 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 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 “道 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 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 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 6 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 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 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 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 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 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 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 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 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 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 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 Page 4-----------------------

  文坛背后的讲坛 ──伏尔泰与卢梭的文学创作

  ----------------------- Page 5-----------------------

  启蒙运动与文学 不了解十八世纪法国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就不能理解那个时代诞生的 文学,同样也就不能理解伏尔泰与卢梭。 十七世纪的法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国家,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以后,法国却面临着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全面危机。 一方面是三个等级的严格划分使僧侣与贵族享有种种特权,上流社会奢侈靡 烂,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的无以为生、饥毙荒野;一方面是教会、政府的思想 笼断,一方面是人们普遍的噤若寒蝉。监狱、流放、死刑的繁荣,一方面表 现了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色厉内荏。种种迹象表明, 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上,启蒙运动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而启蒙运 动的主体——那些伟大的、杰出的人物。他们从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 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中吸取的丰富的营养,同时又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 的优秀文化遗产,并进一步从蒙田、笛卡尔、洛克等英法哲学家那里补充了 新鲜的养料,从而提出了清除旧的意识形态、建立新政权新秩序的社会政治 主张。他们崇尚理性、倡导科学、呼吸民主、寻求自由,他们批判信仰、谴 责蒙昧、砸烂神权、反对迷信。因此,启蒙运动的大旗上始终书写的是 “平 等、自由、博爱、人权”的口号,启蒙运动的交响乐中始终回荡的是 “民主 与科学”的旋律。由于启蒙运动,终于导致了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 现在看来,文学运动其实只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副产品。因为那个伟大的 时代要求那些巨人们的所有思想都服从于启蒙这一主题,毋宁说那些巨人的 哲学、美学、社会政治、文学等等主张与实践都鲜明地打上了启蒙的印记, 而文学则是这曲恢宏的交响乐中的一个声部。 而且,那些在启蒙时代操作文学的人,他们往往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 家。启蒙的任务与目的要求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多种角色,进行多种思 考,而在所有的这些思考中,文学往往又不是他们首先的选择。于是,文学 领域成了他们哲学观点、社会政治学说具体演练的战场。 恩格斯指出: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 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 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 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所以,是不是在他们那一大堆封号之前还应当首先冠之于他们一个 “革 命家”的称号呢? 本书将要谈到的这两位文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物。伏尔泰与卢梭,前者 是一位诗人,历史学家、最出色的哲学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和数学家; 后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作曲家、教育家、优秀的小说家和卓越的散文作家。 除此之外,他们还各有一个伟大的称号: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 与导师,卢梭则被赞为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

  ----------------------- Page 6-----------------------

  伏尔泰:愤怒的学者矛盾的人 亨利·托马斯在他那本 《大哲学家生活传记》里是这样描述伏尔泰的: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藐视人类但又热烈地爱着他们。他讥讽教士但 又把他的一部著作题献给教皇。他嘲笑王亲贵族但又接受了菲特烈大帝的馈 赠。他痛恨偏见但又对犹太人抱有偏见。他讥笑财富的虚夸,但又获得一大 笔财产 (不都是用正当的手段)。他不信仰上帝,但一生都在努力寻找上帝。 他不尊重宗教但又创立了一个新的笑的宗教。他在发怒时象老虎一样残忍, 但当他的同情心被唤起时,特别是见到不公正的事情,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 放在一边,担负起帮助弱者反抗强暴这种危险的责任。这就是伏尔泰。他的 矛盾不仅泛泛地表现在他的生活、思想、行为中,而且也更为具体地表现在 他的哲学观、宗教观、美学观和文学主张中。现在,让我们先从他的生活经 历谈起。

52书库推荐浏览: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