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_胡适【完结】(125)

阅读记录

  此诸字之关系沿革,大略如下:

  赵宣仲曰:“‘之’字古盖读如今‘的’字。凡知、彻、澄三纽之字,原为舌上的端、透、定(cerebraltt’&d)。其后此一类之音,变为照、穿、床(正齿),于是重复兴焉。”

  宣仲之言是也。“者”字之沿革略同此。“者”字古盖读如“堵”,后始变而为“煮”,后乃转为“者”耳。秦始皇《琅玡台刻石》曰: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索隐音户)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音堵)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音姥)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又《诗·采绿》:

  其钓维何?维鲂及。

  维鲂及,薄言观“者”。(《韩诗》作)

  又《楚辞·九歌》:

  搴汀州之杜若,

  将以遗乎远“者”。(朱注:者叶音渚,又音)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皆可证古“者”之读“堵”也。观合“者”以成声之字,如都,阇,堵,,睹,屠诸字,又可见“者”字本端、透、定纽也。

  “之”字古音为“的”(或低),亦可于“诸”字见之。“诸”字乃“之乎”二字或“之於”二字快读合成之音。“诸”字古盖音“都”(例同上),其切音之式为之乎为

  之乎低乎诸tu

  之於低于诸t

  当文言之“者”变为“止野切”之后,口语之“者”犹作“堵”声,后变而为“朵”声。缪袭“挽歌”云:

  形容稍消歇,齿发行当堕。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

  晋时“的”字在江左犹作“堵”声。《晋书·王衍传》曰:

  衍口未尝言钱字。妇令婢以钱绕床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举却‘阿堵’中物!”

  “阿堵”犹今言“这个”也(《康熙字典》)。后“阿堵”变成“兀的”。“兀的”北音与“阿堵”相近。而“堵”变为“的”之沿革可见也。

  宋时“的”字尚读上声,为“底”。如罗仲素曰: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古只有“底”字。底止之底,亦音底。其指音乃后来之变音也。

  “之”字作动字用者,古亦音低。如“宋牼将之楚”“若魂则无不之也”是也。亦作底,如《诗》“靡所底止”,今人言“抵某处”,即此字也。

  “之”字作介字用者同此。如《诗》“之死矢靡他”与《汉书·礼乐志》“抵冬降霜”同一来原。今人言“抵死不肯招”是也。

  一一、元任论音与反切

  (五月廿五日)

  赵宣仲言,中文之音凡有五部分:

  一曰母(initial),

  二曰介(medial,ifany),

  三曰韵(vowelproper),

  四曰韵尾(finalconsonant,ifany),

  宣仲不为韵尾立名,统名之曰韵,余为造此名,省曰尾。

  五曰声(thetoneofthevowel),

  如“梁”字(liang):

  l为母,

  i或y为介,

  a为韵,

  ng为韵尾,

  其声为下平也。

  宣仲谓反切法之大病,在于不能为精密的解剖。如:

  选斯远切(süen)

  藓斯掩切(sien)

  两音之异在于音介之不同:一为ü,一为i(或为y)也。其他四事:母同(s),韵同(e),尾同(n),声同(上)。

  此种分析,非有字母,不能为功也。

  一二、美国诗人lowell之名句

  --一失足成千古恨

  oncetoeverymanandnationcomes

  themomenttodecide,

  inthestrifeoftruthwithfalsehood,

  forthegoodorevilside.

  --jamesrusselllowell(thepresentcrisis)

  〔中译〕世人和国家往往面临这样的时刻,

  在真理和谬误的冲突中,

  进行善恶之抉择。

  --j·r·劳威尔:《此刻之危机》

  一三、死矣袁世凯

  (六月七日)

  袁世凯死于昨日。此间华人,真有手舞足蹈之概。此真可谓“千夫所指无病自死”者矣。吾对于袁氏一生,最痛恨者,惟其“坐失机会”一事。机会之来,瞬息即逝,不能待人。人生几何?能得几许好机会耶?袁氏之失机多矣:戊戌,一也;庚子,二也;辛亥壬子之间,三也;二次革命以后,四也。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则二十年之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即不能至此,亦决无庚子之奇辱,可无疑也。袁氏之卖康、梁,其罪真不可胜诛矣。二十年来之精神财力人才,都消耗于互相打消之内讧,皆戊戌之失败有以致之也。

  辛壬之际,南方领袖倾心助袁,岂有私于一人哉?为国家计,姑与之以有为之机会以观其成耳。袁氏当是时,内揽大权,外得列强之赞助,倘彼果能善用此千载一时之机会,以致吾国于治安之域,则身荣死哀,固意中事耳。惜乎!袁氏昧于国中人心思想之趋向,力图私利,排异己,甚至用种种罪恶的手段以行其志,驯致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今日之死晚矣。

  第78章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2)

  袁氏之罪,在于阻止中国二十年之进步。今日其一身之身败名裂,何足以赎其蔽天之辜乎?

  一四、论戊戌维新之失败于中国不为无利

  (六月七日)

  吾谓戊戌政变之失败,遂令中国进步迟二十年。既而思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使二十年前之维新果能成功,则中国今日虽或略强于今日之中国,然其政界现象必具以下诸点:

  (一)满洲帝室。

  (二)满洲贵胄。

  (三)官僚政治(bureaucracy)。

  (四)种族革命之运动。

  其结果必为一种皮毛的新政,暂时的治安,而共和之运动反为所阻滞;约如日本今日之政局,而未必有日本今日之精神能力;且种族革命终不可免,则以无根本的解决故也。

  徒以戊戌失败之故,此二十年中中国之进步,皆起于下而非出于上。其结果乃有辛亥之革命及今日之革命,遂令数千年之帝制一旦推翻,三百年之满清亦同归于尽,今之官僚派馀孽似亦有摧灭之势:则虽谓吾国政体问题已有几分根本的解决可也。而此几分根本的解决,皆戊戌失败之赐也。

  吾之希望,在于此后之进行,已无满族,帝政,贵胄,官僚四者之阻力;他日之民国,其根基或较今日之日本为尤稳固也。

  一五、“尔汝”二字之文法

  (六月七日)

  尔汝二字,古人用之之法,颇有足资研究者。余一日已睡,忽思及此二字之区别,因背诵《论语》中用此二字之句,细细较之,始知二字果大有分别。明日,以《檀弓》证之,尤信。今先举《檀弓》一节,以证吾言:

52书库推荐浏览: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