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大人,请允许我行动。这是件重大的事,我要带骑兵队去树林那一趟。"
卫尉寺骑兵队立即改变方向,跟随探子去了。他们走的是向南流经华山脚下、在桃林汇入黄河的鸿胪水边的一条险路。
但是,就在真幸的骑兵队一千人离开洼地好不容易来到鸿胪水边,并沿路向东行进了几公里之时,树林就开始剧烈动起来了。
树林其实就是陕州平原上被砍的树,它们被运到唐军进攻路途的山上,用来隐蔽安禄山的一万名士兵。
唐军先锋的骑兵和战车队伍在发现了敌人的散兵线后,就一边引来后续部队,一边打算横向布开前哨阵地,以作好决战的准备。可在此当头,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敌人的阵鼓声。
从蔚蓝的天空上,被探子叫做树林的几万根树木,还有岩石块,向着蜿蜒延伸在狭窄通道里的唐军落了下来。
"不许退!前进!"
唐军无处可逃,前方的敌人对着他们放箭,而后面的唐军因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还潮水般地往前涌。
卫尉寺骑兵队抓住了一个逃过来的浑身是血的男子。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谁知道!全都死了,真他娘的,你们也会像老鼠一样成堆地死去。"
卫尉寺骑兵队跑到山丘上时,树林早已消失无影了。往下一看,遍地的尸体把狭窄的路完全填埋住了。
唐军前锋司令王思礼总算逃到了黄河,上了哥舒翰的船。
首战失利的哥舒翰训斥了王思礼、李承光一通,准备下午重新布置阵势,再次决战。但敌将崔乾祐却把满载枯草的大批车辆推到狭路上,全部点着了。火焰乘着东风向唐军卷来,旗帜着火了,战车烧着了,士兵们在烟与火中东跑西窜,箭又像雨点般射来。士兵们弄不清敌人在哪里,陷入了恐慌之中,错把自己人当作敌人而开始互相残杀,一直持续到了日落。
第五部分 第141节:二十八、大决战(6)
乱了方寸而成一群乌合之众的部分败退唐军,逃到了黄河边,争先恐后地往前来救援的粮草船上挤,因此,一百多条船也因过重而沉没了。
暂时退回到洼地的高适拼命把残兵汇集到了一起。他要与哥舒翰会合,无论如何也必须制定出死守潼关的作战方针。好在渡过黄河的那三万士兵还活着。
但此时,哥舒翰已经被打垮,回到了潼关。进攻陕州的十五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黄河对岸的三万士兵,目睹了河对岸唐军的大败,丧失了斗志,不战而溃,七零八散了。
哥舒翰瘫痪的身体直打哆嗦。
"打的什么破仗!"
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负责军政事务的田良丘、打头阵的王思礼和殿后的李承光三人开始互相推卸责任。
"这打的什么破仗!"
哥舒翰气昏了头,想从椅子上站起来,却摔倒了。没有一个人过去把他扶起来。
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抓住椅子脚独立站起来的哥舒翰说道:"真想砍了你们的头。但首先得死守潼关。集合残兵!"
这时,幕僚火拔归仁闯了进来。
"安禄山的三万人已逼近离潼关五公里的地方。总司令阁下,抵抗已是徒劳。阁下一战就损失了二十万大军,皇帝陛下……"
"我知道!高仙芝、封常清被赐死了,我不会劳陛下之手。"
"不,自决之事绝不可为。请阁下考虑一下,我们是番将,安禄山也是番将,投降吧。安禄山也早想借助阁下之力。"
"你……说的是什么!"
哥舒翰想站起来,又气得倒下了。
一队骑兵冲进来,绑住了哥舒翰。火拔归仁带着哥舒翰作为见面礼,投降了安禄山。
就这样,关乎天下存亡的大决战之火刚刚点燃,随即又注定灭亡地变成了闷烟。
真幸在哪里呢?
他明白了树林的诡计,一看到唐军的惨败就独自决定,带着骑兵队的一千骑兵,在探子的带领下,悄然向陕州进发了。
根据探子的报告,守卫陕州的敌军总司令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恐怕崔乾祐已将陕州军队的大部分带到了潼关,这样一来,守卫陕州的安庆绪就只有亲兵队的二千父子军了。
好,那就杀了安庆绪。真幸打定了主意,又征询了高良他们的意见。
"同意!陕州本来就是汉人的城市。只要杀了安庆绪,那些汉人一旦知道了敌人总司令被杀,定会一起举事。那时,即便是攻陷了潼关的崔乾祐,恐怕也会慌忙折回陕州的。"
"对,到时我们在陕州组织防卫军迎击崔乾祐,之后我们再向洛阳进发。"
"我的战争终于要来了。"真幸雀跃起来。
他们带有十辆辎重车。在喝点酒、吃了火腿和馅饼后,天一黑就动身了。在后方的函谷关,唐军的战车和尸体还在燃烧着,把夜空下的棱线都烧得红红的。
部队行进时不能发出声音。为了不让马嘶鸣,给马套上了马嚼子,也没有人高声讲话,只听见辎重车吱吱的行进声和马蹄声,在火势被降到最小限度的深夜中低低回响。
初升的太阳照着山谷间升起的雾气。
"再走约七里就是陕州城了。"探子报告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辻原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