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论《诗经》,曰:"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毛诗正义序》,下同)不外乎歌功颂德、劝人从善之行吟.这些长吟短唱,作之者虽然是自我感情流露,但却有益于生灵教化.对于统治者来说,《诗》还可以观为政之得失:
"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是社会的风标,是政治的雨晴表,观乎诗即知其喜怒哀乐,治乱兴衰.所以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小技,诗歌一样可以用于教化,眼务于政治,故圣人于六艺之中,要设诗教.关于诗歌的起源,孔颖达提出性情说.古语有"诗言志",孔颖达认为诗歌起原于性情,情有所动,声发乎外,其韵律合乎一定的节奏韵律,这就是诗.由于诗是有感于天地万物之情而生,诗出之自然,一经产生,诗就有强烈的反作用,故能"感天地、动鬼神",更能讽励人伦,敦厚风俗.他认为诗理产生很古,因为性情古已有之,甚至远至人类之前.如燕雀啁噍,有烦碎忧苦之情;鸾凤展翅,有翩翩起舞之容.可见《诗》理是在开天辟地之初,动植分化之始就已具备了的.不过有形的诗歌却有其诞生的历史过程.他于是又提出世运产生诗歌之说.认为上古帝王政务质实,一切从简,无须讽谕;中古政务繁剧,有失有成,于是有沤歌的迫切需要.唐虞之时,有诗的萌芽,而黄帝之世,却不见诗迹.其后时运每降,凡经三代,故诗逾三千.
诗之根本在性情,而诗之产生则在时政.今本《诗经》就是孔子从三千古诗之中,"厘正遗文,得其精华",选编而成的.
关于礼,他说:"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礼记正义序》,下同)认为礼的终极根源是宇宙精神(太一),其直接依据则是人的情欲,具有宇宙法则的必然性和人情需要的必要性,既神圣又重要.
他说:人有喜怒哀乐之志,动静好恶之心,修养好的可以克服欲望的冲动有所不为,而修养差的就会受贪欲的驱使而无所不为了.因此"古先圣人鉴其若此,欲保之以正直,纳之德义……故乃上法国象(天),下参方载(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可见礼的设置完全是善意的,意欲克服人性粗野的一面,发扬其良善的一面,是维持社会安定、人群和谐的设施.礼之于人,犹堤防之于洪水,缰绳之于烈马,是一种防范和驯化措施.孔颖达还进一步从自然界的秩序性和动物的嗜欲现象中,找到了礼义精神的客观依据,论证礼的产生渊源悠远.他说:"物生则自然而有尊卑,若羊羔跪乳,鸿雁飞有行列,岂由教之者哉!"尊卑秩序是生物的本性,而事物生来就有秩序,"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可见,礼有其客观必然性.那么儒家所研习的礼又产生于何时呢?他说礼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播黍则大享(礼)之滥觞,土鼓(乐)乃云门(舞)之拳石(基础),冠冕饰于轩(黄帝)初,玉帛朝于虞(舜)始;夏商革命,损益可知;文武重光,典章斯备.泪乎旦姬(周公),负囗临朝,述曲礼以节威仪,制周礼而经邦国."据《礼记》所载,燔黍、土鼓都是神农时代的礼乐.神农与黄帝、尧舜都是上古军事民主制时期首领,属于氏族社会.孔颖达把中国传统礼乐远溯于原始社会,这是合乎民俗学研究结果的.他考察了五礼产生过程,说尊卑之礼起于遂皇,嫁娶嘉礼始于伏羲,祭礼吉礼起于神农,至黄帝,吉凶军宾嘉五礼备,然而形成制度,定为典则,则在周公辅成之时矣.虽然一鳞半爪未免牵强,但说礼制产生是逐渐完备的,则见识过人.在谈礼的功能时,孔颖达综合旧说,从声训的角度训释说:"礼,体也,履也,理也."体是体用之体,即根本法则,统之于心;履即实践,即体用之用,指礼节仪文指导实践;理即治,指礼具有使天下走向大治的功能.具体地讲,《周礼》属于体,是经邦治国之大经大法;《仪礼》属于履,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也就是文献所谓"经礼三百(周礼),曲礼三千(仪礼)".经之与曲,体之与履,一大一小,一简一繁,各有专主,相辅为用.至于三礼的作者,孔颖达明确认为:"周公所制之礼则《周官》
(周礼)、《仪和》也."孔子的功劳,则是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订礼正乐".
《礼记》则是孔子弟子"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其中"或录旧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礼记》是礼乐原理的理论阐述,无怪乎孔颖达要取它来代表"礼经"了.
孔颖达论《春秋》说:"《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古史职之书."(《春秋正义序》,下同)《春秋》就其本源上讲,不外乎史官记事的史书.然而记事之中有书法存焉,那就是褒善贬恶,而褒贬的标准则是礼义,故《春秋》即是礼乐原理的具体运用.通过叙事来寓褒贬,通过褒贬来宣传礼法,这就是《春秋》
的主题思想.孔颖达说:春秋之时,"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治安,伦理道德,无一不尖锐对立,十分混乱.孔子生逢乱世,心怀大圣,"想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则无财,说之以道则不用",读书人一无所有,只有将满腔热情与愤懑诉诸笔端,著书立说以存其正论.因鲁史所记多有得失善恶之行,故依据经法来一一加以绳正,予以褒贬.
他的褒贬十分贴切准确,令人信眼,"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真是威力无比,一枝秃笔胜过十万雄兵!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