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33)

阅读记录

  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他虽然同旧党大官僚有很好的交情,并且也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但不应该把邵雍同旧党官僚相提并论.邵雍为人宽厚,遇事不走极端.

  如他重病时,敌视新法的程颐去看望他,问道:"从此永诀,列有见告乎?"邵雍"举两手"示意说:"前面路径须令宽,路窄则自无著身外,况能使人行乎?"(《宋元学案·涑水学案》)又如,当旧党领袖司马光在邵壅面前称旧党骨干人物傅尧具有"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邵雍不以为然,他说:"清而不耀,直而不激,能而能温,是为难耳."(同上)在他看来;仅有清、直、勇三德并不难,能具有"不耀、不激、能温"三德才是不容易的.这个事实说明,邵雍并不赞成旧党的过激行为,这就是他对新旧两党在政治斗争中的态度.过去一些论者把邵雍等同于一般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这是不公允的.

  三、先天象数之学 巧绘宇宙图式

  象数之学盛行于汉代,当时的易学家曾运用《周易》的数字模式去解释天地宇宙之构造及其演化现象.到了魏晋时期,由于王弼首创用"义理"解《易》的方法,此后象数之学渐不为学者所重视,后来,汉代的象数目籍也只有纬书《周易乾凿度》

  被保留下来,象数之学只在民间以神仙方术的形式进行传布,另外还有一些不名于世的隐士还续继研究,用秘密的方式流传下来.到了五代末年和北宋初年,有道士陈抟以象数解《易》,后又以《先天图》的形式传至种放,又四传至邵雍.然而,陈抟的象数学已不同于汉儒之象数学,他的象数学即所谓"先天学".因为宋儒称伏羲之"易"为"先天",称文王之"易"为"后天",研究伏羲之"易"之学谓之"先天学".所谓先天象数学,就是用象数推演方法去解释《周易》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的学说.象数学派是哲学史上出现的一个独特的哲学派流.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主要包含在他的《皇极经世书》中.《皇极经世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体系也很庞大.在这本书中,他力图构制一个说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力求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个体系的最高法则.邵雍的学说虽然上有承传,但《皇极经世书》基本上是用自己创造的象数体系来概括宇宙之间的一切.主要是由于他"探迹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宋史·道学传·邵雍传》).

  下面来介绍邵雍的宇宙万物演化图式.周敦颐《太极图说》所建构的宇宙图式是从象学推演出来的,邵雍的宇宙图式则是兼用象学和数学推衍出来的,所以邵雍的图式较周敦颐的图式更为详细.

  关于宇宙的本原问题,邵雍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的"道"产生出来的.

  他说:

  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皇极经世》卷上)这里所说的一、二、四、八、六十四就是"数",与数相对应者是"象",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具体地说,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演化为天地万物的过程,就是道生天地,"天为阴阳,地分刚柔,刚柔则二分为四.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此天地之道;动之始阳生,静之始阴生,此天地之用,刚柔为天地之用.天生出太阳、少阳、大阴、少阴,即日、月、星、辰;地生出太柔、少柔、太刚、少刚,即水、火、土、石."(同上)此处所讲的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是为天之四象,它们各自代表的具体物质就是水、火、土、石,《皇极经世》又说: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春、夏、秋、冬)成焉;刚柔尽而四维(东西南北)成焉.

  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观物内篇》之一)"四时"指时间形式,"四维"指空间形式."四时"、"四维"是标志整个宇宙的总概念.这里顺便指出,既然断言至大的天地以阴阳和刚柔尽其作用,又表现为"四时""四维"的宇宙形式,毫无疑问,这个宇宙就是物质性的宇宙.这可以看出,邵雍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的.

  前面所讲的地之四象为水、火、土、石,也就是说,《皇极经世》是把水、火、土、石作为构成地的基本元素,而不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基本元素,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邵雍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以水、火、土、石为地之四体,这是讲的天地之物象,而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四象、四体乃先天所具有,五行为后天所生.后天是先天所生,五行乃水、火、土、石所生,水火土石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为金、本、水、火、土都包含于水、火、土、石之中.

  这是因为,"金出于石而木生于土,有石而后有金,有土而后有木."有了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之后,天地之体就形成了.有了天地之体,然后再经过变化,就生成了天地万物.这个变化的顺序如下: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寒暑昼夜交而天地之变尽之矣.水为雨(水气所化),火为风(火气所化),土为露(土气所化),石为雷(石气所化),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矣.(《观物内篇》)接着又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