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311)

阅读记录

  的,例如第一三八节的仲哀天皇的仓卒晏驾,即是一例。那是日本固有宗教

  的“神道教”的精神,我们想了解日本故事以至历史的人所不可不知道,然

  而也就是极难得了解清楚的事情。

  (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日)

  □1963年

  2月刊“人文”版《古事记》,署名周启明

  □未收入自编文集

  艳歌选

  《艳歌选》初编一卷,乌有子著,日本安永五年(1776)刻板,现藏东

  京上野图书馆中。原书未得见,仅在汤朝竹山人编《小呗选》中见其一部分

  计二十六首,首列俗歌原本,后加汉译。凭虚氏序言云:

  乌有先生尝游酒肆,每闻妓歌,便援笔诗之,断章别句,纵横变化,翻得而妙矣。

  (原系汉文,间有不妥处,今仍其旧,不加更正。)

  又例言云:

  和华相去辽远,异言殊音,翻此歌以成彼诗,斟酌增减,各适其宜,要在通情取意,

  不必句句而翻之,字字而译之。

  里巷歌谣,率出于流俗儿女之口,而翻之以成诗,自不得浑雅矣,间亦有翻难翻者,

  殆不免牵强焉。总是杯酒馀兴,聊自玩耳,而或人刊行于世,盖欲使幼学之徒悦而诵之,

  习熟通晓,乃至于诗道也。固非近时狡儿辈侏离之言,自以为诗为文,锲诸梨枣,但供和

  俗顾笑,假使华人见之则不知何言之比也。世人幸详焉!

  日本十七八世纪是尊重汉学的时代,所以翻译俗歌也要说是诗道的梯

  阶,其实这位乌有先生的意思似乎不过在表示他的诗才,挖苦那些“狡儿辈”

  罢了。

  他的译诗,看上边的例言可以知道是不很“信”的,但是有几首却还译

  得不坏,今录于下,不过他是学绝句和子夜歌的,所以他的好处也只是汉诗

  的好处,至于日本俗歌的趣味则几乎不大有了。

  一

  纵不遇良人,但愿得尺素。

  尺素如可得,良人似还遇。

  二

  浓艳花满枝,枝高不可折;

  徒羡双飞鸟,妾心独断绝。

  三

  春宵君不见,独对落花风;

  伊昔情无尽,只今欢已空。

  四

  昔时未相值,得含眷恋情,

  更堪今夕别,暗淡听钟声。

  五

  凄凉独酌酒,聊欲忘忧思;

  忧思不可忘,独酌难成醉。

  六

  歌送东关人,舞迎西海客;

  为月还为花,春朝复秋夕。

  七

  门前樱正发,何事系君驹?

  君驹嘶且跃,花飞满庭衢。

  八

  郎意欲迎妾,妾身宁得行?

  行程五百里,风浪转相惊。

  九

  闺里通宵卧,拥欢何限情,

  任他窗外月,此夜自阴晴。

  □1926年

  3月刊《语丝》69期,署名岂明

  □收入《自己的园地》

  马琴日记抄

  马琴(Bakinl767-1848)是日本有名的旧小说家,所著小说有二百六十

  种,其中《南总理见八犬传》一书,共九集一百六卷,计历时二十八信年始

  成,称为马琴最大杰作。但是我不知怎地总是不很喜欢。这个原因大约很复

  杂,因为我自己知道养成这个偏见的缘由就有好几种。第一,我对于历史小

  说没有多大敬意,虽然知道人生总有一个浪漫的时期,所以浪漫的故事也自

  有其生命,永远不愁没有读者。第二,马琴的教训主义令我不满意。他曾这

  样替他的著作辩解,“余著无用之书,将以购有用之书也。夫大声不入俚耳,

  稗史虽无益,寓以劝善惩恶之意则于妇孺无害,且售小说者及书画印刷装订

  诸工皆得以此为衣食,岂非亦属太平之馀泽耶。”这很足以代表当时流行的

  儒教思想,但在我看来却还不如那些“戏作者”的洒落本与滑稽本更能显出

  真的日本国民的豁达愉快的精神。第三,马琴自己说“余多读华人之稗史小

  说,择其文之巧致者而仿为之”,所以这些作品于我们华人都没有什么趣味。

  讲到日本的伟大小说,自有那世界无比的十世纪时的《源氏物语》。第四,

  以前读外骨的《山东京传》,见所记马琴背其师京传,即送葬亦不至,且为

  文对于京传多所诋毁,因此遂不喜马琴之为人。有这四个原因,我的反马琴

  热便根深蒂固地成立了。

  近来在旧书店的目录上见到一本《马琴日记抄》,就写信去要了来,因

  为日记类是我所喜欢看的。这是飨庭篁村所编,从一八三一年以后的十四五

  年的日记中分类抄录,约有一百二十项,马琴晚年的生活与性情大抵可以想

  见,但是我仍旧觉得不能佩服,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位道学家。称赞他的人都

  说他是谨严不苟,这或者是的。随便引几条,都可以为例。

  天保五年(1834)三月二十六日,昼饭后九半时(今前午后一时)家人

  诣深光寺扫墓,余因长发不能参与。按日本以前剃顶发,发长则为不祥不敬,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