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65)

阅读记录

  鱼船进港■船出,水气着衣闻酒香。

  孙子九名垓,有《退宜堂诗集》四卷,此诗为《过东浦口占》之第二首,在

  诗集卷一中。(廿四年三月十三日,北平)

  □1935年

  4月刊《文饭小品》3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茶随笔》

  醉馀随笔

  从友人处得见《国风》杂志,登载洪允祥先生的《悲华经舍杂著》,其

  一为《醉馀随笔》,据王咏麟氏跋谓系宣统年间在上海时所作。全书才二三

  十则,多明达之语,如其一云:

  韩柳并称而柳较精博,一辟佛,一知佛之不可辟也。李杜并称而李

  较空明,一每饭不忘君,一则篇篇说妇人与酒也。妇人与酒之为好诗料,

  胜所谓君者多矣。

  洪君盖学佛者,又性喜酒,故其言如此,虽似稍奇,却亦大有理。韩愈的病

  在于热中,无论是卫道或干禄,都是一样。谢肇淛《五杂组》卷十三云:

  今人之教子读书,不过取科第耳,其于立身行己不问也,故子弟往

  往有登■仕而贪虐恣睢者,彼其心以为幼之受苦楚政为今日耳,志得意

  满,不快其欲不止也。噫,非独今也。韩文公有道之士也,训子之诗有

  一为公与相谭潭府中居之句,而俗诗之劝世者又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

  语,语愈俚而见愈陋矣。

  盛大士《朴学斋笔记》卷七云:

  明鹿门茅氏论次古文,取唐宋八大家为作文之准的,..而韩之三

  上宰相、应科目与时人诸书颇为识者所訾议,乃独录而存之。

  又云:

  昌黎与于襄阳书,盛夸其抱不世之才,卷舒不随乎时,文武惟其所

  用,此真过情之誉也。而日志存乎立功,事专乎报主,古人有言,请自

  隗始,又隐然以磊落奇伟之人自命矣。乃云愈今日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

  是急,不过费足下一朝之享而已,又何其志之小也。唐人以文字干谒,

  贤者亦不以为讳,但昌黎根柢六经传世不朽之作后人不尽选读,而反读

  其干谒之文,何耶。

  讲道统与干谒宰相,我看不出是两件事来,谢盛二公未免所见不广,乃

  欲强生分别,其实这里边只是一味烦躁,以此气象,达固不是诸葛一流,穷

  也不是陶一路也。如谢氏言,似歆羡公相亦不甚妨碍其为有道之士,如盛氏

  言,又似被訾议的干谒文字亦可与根柢六经之作共存共荣,只是后人不要多

  选读就行。或者韩愈对于圣道的意识正确无疑,故言行不一致,照例并不要

  紧,亦未可知。我辈外人不能判断,但由我主观看去总之是满身不快活,辟

  不辟佛倒还在其次,因为这也只是那烦躁之一种表示耳。关于李杜,不佞虽

  并不讴歌杜甫之每饭不忘,却不大喜欢李白,觉得他夸,虽然他的绝句我也

  是喜欢的。这且按下不提,再说洪君的随笔又有一则云:

  《甲申殉难录》某公诗曰,愧无半策匡时难,只有一死答君恩。天

  醉曰,没中用人,死亦不济事。然则怕死者是欤?天醉曰,要他勿怕死,

  是要他拼命做事,不是要他一死便了事。

  此语极精。《颜氏学记》中亦有相似的话,却没有说得这样彻透。近来常听

  有人提倡文天祥陆秀夫的一死,叫大家要学他,这看值得天醉居士的一棒喝。

  又一则云:

  去年游西湖深处,入一破寺,见一僧负锄归,余揖之曰,阶上冬爪,

  和尚要他何用?僧曰,只是吃的。曰,恐吃不下许多。曰,一顿吃一个

  饱。曰,和尚也要饱?曰,但求一饱,便是和尚。至今思之,此僧不俗。

  此僧与此居士真都不俗。十多年前曾在北京某处教员休息室中每周与洪君相

  遇,惜不及共作冬瓜问答,真是失之交臂,至今展读遗语,更觉得真真可惜

  也。(六月)

  □1935年

  6月

  21日刊《华北日报》,署名不知

  □收入《苦竹杂记》

  刘青园常谈

  近来随便翻阅前人笔记,大抵以清朝人为主,别无什么目的,只是想多

  知道一点事情罢了。郭柏苍著《竹间十日话》序云:

  十日之话阅者可一日而毕,阅者不烦,苟欲取一二事以订证则甚为

  宝重,凡说部皆如此。药方至小也,可以已疾。开卷有益,后人以一日

  之功可闻前人十日之话,胜于闲坐围棋挥汗观剧矣。计一生闲坐围棋挥

  汗观剧,不止十日也。苍生平不围棋不观剧,以围棋之功看山水,坐者

  未起,游者归矣,以观剧之功看杂著,半晌已数十事矣。

  这一节话说得极好。我也是不会围棋的,剧也已有三十年不观了,我想

  匀出这种一点工夫来看笔记,希望得到开卷之益,可是成绩不大好,往往呆

  看了大半天,正如旧友某氏说,只看了一个该死。我的要求本来或者未免稍

  苛亦未可知,我计较他们的质,又要估量他们的文。所以结果是谈考据的失

  之枯燥,讲义理的流于迂腐,传奇志异的有两路,风流者浮诞,劝戒者荒谬,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