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99)

阅读记录

  生活往往是这样,你越是躲着谁,谁可能就是要找到门上来。

  有一天,工作人员告诉他江青的秘书来电话,说是江青同志要到军队代表团看看。

  粟裕听了没有反应,秘书知道,这也是他的一种态度,只表示他知道了。

  想想也是,他不欢迎江青来,江青又要来,他能说什么呢?

  江青要插手军队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不管你是什么态度,她想来就来了。

  解放军代表团的几个负责人都在,江青走进会议室。

  “早就想来看看军队的同志们。”江青倒也是开门见山。

  粟裕他们只好说:“欢迎江青同志。”

  “你们的情况怎么样啊?”江青素有见官大一级的作风,她和粟裕这样的老同志在一起,也是一样。

  江青的思维很活跃,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人们也只能跟着她的思路,听她信口开河。

  这时,有一位老同志转过身来对粟裕说:“粟裕同志,是不是把代表团集中起来,请江青同志给大家讲讲话。”

  你说要命不要命,粟裕最不想让江青在这里添乱,这位老兄偏偏不开眼。

  粟裕赶快和旁边的一个人说话,装作没听见,他希望江青也没听见。

  谁知那位老同志不理解粟裕同志的意思,真的以为他没听见,又说一遍:“粟裕同志,咱们集合全体代表,请江青同志作指示吧。”

  在别人看来,粟裕这回是听清楚了。可他依然和那位同志说话,没理这个茬儿。

  江青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粟裕的意思,便站起身,忿忿地走了。

  不少的同志为他捏着一把汗,也有人说,粟裕的耳朵不背呀,怎么就没听见请江青讲话的意见呢?

  当晚,粟裕同志回到家里,把夫人楚青和孩子们叫到身边,很严肃地说:“我今天给了江青一个软钉子……”他如此这般地叙述了一番。又说:“江青这个人,你们是知道的,我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你们也要有精神准备。”

  事后,江青也没能对粟裕怎么样。因此,有的老同志对粟裕说:“装作听不见,也是你对付江青的一招呀!”

  粟裕只是笑,不作回答。

  邓小平东山再起,粟裕受命南下。

  回到北京,他向邓小平、叶剑英作了详细汇报。

  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像邓小平这样三起三落的人并不多见。他的三起三落,也使不少的人跟着三起三落。粟裕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起伏,但也跟着小平同志做了不少的事情。

  邓小平上台以后,马上着手对部队的事情进行整顿。他和叶剑英在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之前,派粟裕下部队做调查。

  粟裕决定先去华东。这是很有用意的。此时,王洪文、张春桥已在军队窃取高位。而上海又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很猖獗的地区。

  他们先到了南京军区驻皖部队和安徽省军区。

  那个时候,“江青反革命集团”所谓的“民兵指挥部”正是很热闹的时候。他碰到的第一个事情就是怎么样对待这个十分尖锐敏感的问题。

  平时谨言慎行的他,也并不是总缄口不言,到了关键的时候,他还是会说出很与众不同的话,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

  要不他还是粟裕吗?

  会议室里,坐了不少的军政要员,他们是来参加全省地委书记会议的全体同志。他们自然想听听军委来的老将军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对民兵指挥部问题,当时就有不同的意见,不少部队的同志看到了军委的领导,就提出全国出现的“工人民兵指挥总部”和地方武装部门谁指挥谁的问题。

  这个时候,粟裕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并不很大,却很有力量。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记得50年代。我当总参谋长时,亲耳听毛主席说过:鉴于苏联贝利亚事件的教训,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系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又有民兵指挥部,很值得研究。”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全场没有一点声音。

  这几句话真可谓振聋发聩。这是公开地否定“民兵指挥部”!

  有人说粟裕是有矛又有盾——既引用了毛主席的话,谁也不好反对;又点出了贝利亚的名字,而贝利亚又是一个有野心,搞阴谋的人,这等于说,有人利用民兵问题在搞阴谋。

  事后,果然有人将他的讲话密报了“上海帮”,但他们对毛主席的话也无可奈何。这时,人们才理解了粟裕的斗争艺术。

  一说到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好像老同志都是反对他们的。其实不然,当时也有个别老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看不清楚。在一次会上,一个老同志慷慨发言,批评别的老同志:“你们对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态度有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粟裕听说以后,笑笑说:没有关系,他,我认识,我和他谈一谈。

  当天晚上,他把那个老同志叫了来,和他谈了很久。

  事后那个老同志说,多亏了粟裕找我谈了话,要不,我非在这个问题上跌跤不可。

  ……

  粟裕回到北京,已经是6月初夏了。这次外出,他知道了不少情况。他给军委写了一份比较“堂皇”的书面报告。因为军委成员中还有王洪文、张春桥呀!他独自给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军委副主席作了口头汇报。

52书库推荐浏览: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