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十五讲_钱理群【完结】(81)

阅读记录

  (《文人无文》)拾些琐事,做本随笔的是有的;改首古文,算是自作的是有的。讲一通昏话,称为评论;编几张期刊,暗捧自己的是有的。收罗猥谈,写成下作;聚集旧文,印作评传的是有的。甚至于翻些外国文坛消息,就成为世界文学史家;凑一本文学家辞典,连自己也塞在里面,就成为世界的文人的也有。然而,现在到底也都是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文人”。〔42〕

  (《“商定”文豪》)就大体而言,根子是在卖钱,所以上海的各式各样的文豪,由于“商定”,是“久已夫,已非一日矣”的了。

  商家印好一种稿子后,倘那时封建得势,广告上就说作者是封建文豪,革命行时,便是革命文豪,于是封定了一批文豪们。……还有一法是结合一套脚色,要几个诗人,几个小说家,一个批评家,商量一下,立一个什么社,登起广告来,打倒彼文豪,抬出此文豪,结果也总可以封定一批文豪们,也是一种的“商定”。

  就大体而言,根子是在卖钱,所以后来的书价,就不免指出文豪们的真价值,照价二折,五角一堆,也说不定的。〔43〕

  (《各种捐班》)只要有钱,就什么都容易办了。譬如,要捐学者罢,那就收买一批古董,结识几个清客,并且雇几个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纹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书,名之曰“什么集古录”或“什么考古录”。……捐官可以希望刮地皮,但捐学者文人也不会折本。印刷品固然可以卖现钱,古董将来也会有洋鬼子肯出大价的。这又叫作“名利双收”。不过先要能“投资”,所以平常人做不到,要不然,文人学士也就不大值钱了。〔44〕

  以上这些“无文的文人”、“商定文豪”、“捐班学者”……都是上海滩上的新的社会典型。

  还有《文坛三户》——

  (破落户):他先世也许暴发过,但现在是文雅胜于算盘,家景大不如意了,然而又因此看见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苦乐,于是真的有些抚今追昔,“缠绵悱恻”起来。……于是他们的杰作上,就大抵放射着一种特别的神彩,是:“顾影自怜”。

  (暴发户):暴发户作家的作品,表面上和破落户的并无不同。因为他意在用墨水洗去铜臭,这才爬上一向为破落户所主宰的文坛来,以自附于“风雅之林”,……(但)暴发户之于金钱,觉得比懒态和污渍更有历史的甚深的意义。破落户的颓唐,是掉下来的悲声,暴发户的做作的颓唐,却是“爬上去”的手段。所以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他其实并不“顾影自怜”,倒在“沾沾自喜”。

  (破落暴发户):暴发不久,破落随之,既“沾沾自喜”,也“顾影自怜”,但却又失去了“沾沾自喜”的确信,可又还没有配得“顾影自怜”的风姿,仅存无聊,连古之所谓雅俗也说不上了。

  而且鲁迅还预言:这一户,此后是恐怕要多起来的。但还要有变化:向积极方面走,是恶少;向消极方面走,是瘪三。〔45〕

  应该说,鲁迅对社会大变动中,各类文人的处境与心态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真实得可怕。

  在这样的大变动中,还很容易产生“雅人”与“隐士”。鲁迅说“雅人”的特点,“一,是对于世事要‘浮光掠影’,随时忘却,不甚了然,仿佛有些关心,却又并不恳切;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但也如鲁迅所说,这不过是“自欺欺人”。〔46〕而所谓“现代隐士”,鲁迅更有一个绝妙的描述:“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47〕鲁迅说得好:“中国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虽然暂时无忙可帮,无闲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48〕说白了,“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49〕——最终仍逃脱不了帮忙与帮闲的窠臼。

  早在20世纪初,鲁迅就表示过这样的忧虑:“往者为本体自发之偏枯,今则获以交通传来之新疫,二患交伐,而中国之沉沦遂以益速矣。”〔50〕因此,当他在观察30年代的中国,在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各方面,以及知识分子自身,都发现了旧的传统的“偏枯”未去,又染上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新疫”,面对封建专制的奴役与资本的奴役的结合,他的内心不能不是十分沉重的。——其实,他在《关于知识阶级》里早已说过:“他的本身——心身方面总是苦痛的”,鲁迅清楚地知道,这就是真的知识阶级的“不可免避的运命”。

  注释

  〔1〕鲁迅还有许多演讲稿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因未经鲁迅本人审阅,而没有收入《鲁迅全集》,现作为“讲演汇编”收入刘运峰编《鲁迅佚文全集》(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有兴趣者可参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钱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