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农民_唐师曾【完结】(45)

阅读记录

  公路西起太平洋的洛杉矾,横穿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萨斯、俄

  克拉何马、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八州直到大西洋的威尔明,全长约5000公

  里。

  加利福尼亚人将这种联邦高速公路叫freeway ,意为自由之路。名实相符之下

  我猜其命名的原因有二:一是道路平直宽广,安全高速,任驾车者天马行空自由驰

  骋;二是不用缴费便可自由通行,人自由心也自由。在整个加利福尼亚,我就没碰

  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所有车辆都竭尽全力疯狂地驰骋,由加州一路向东穿过亚利桑

  那诸州亦是如此。全不似生我养我的北京,出人北京城的京石、京通、京津塘、机

  场、八达岭五条高速公路全部收费,更不用说天高皇帝远的夷蛮之地,连县、乡、

  村都能在公路上设卡。我数度从广州驾车回北京就大吃其苦,感叹公路不“公”。

  原本我国道路的平直性就不高,参差不齐的车辆又一齐挤上来,破车占着左侧超车

  道,心安理得地倘样,再不断地停车、缴费、验票,将神驰的好心情破坏得一干二

  净。高速公路不但不公,而且不速,个别地段成了“高价私路”,影响效率。中华

  民族修桥补路的传统美德不见弘扬,收费站倒比《水浒传》中剪径的还多。

  沿40号自由之路飞驰至小城威廉姆斯,向右拐下64号公路折向北,前面就是大

  峡谷路。威廉姆斯一直被称为“大峡谷”之门,海拔6770英尺,小城四周是一望无

  际的松树,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该城始建于1880年,名称来自“老比尔。威廉姆

  斯(Old Bill Whams)”。他是著名的登山抢救员、看林人和“下夹子捕野兽”的

  高手。据说他为救人而死,事迹颇似我们的雷锋。现在威廉姆斯城西口矗立着他的

  雕像,雕像正南直对的雪山被命名为比尔。威廉姆斯峰。过去威廉姆斯镇是美国历

  史上古老的“66号驿道”通往西南的终点,1984年10月13日,横贯东西的40号自由

  之路在此开通,设计上特地弯了个小圈,旨在保护旧时代的传统。

  缓缓驶人沥青铺的大峡谷路,刚才在自由之路上飞驰的紧迫感一扫而去。四周

  全是大山绿树,屋宇清洁恬静,路旁的窗口挂放着千奇百怪的旅游纪念品。居民也

  毛衣毛帽,仿佛芬兰的圣诞老人正不紧不慢地准备过冬,面带微笑像童话世界的卡

  通人。

  大峡谷随便一条沟壑都能把几座乃至十几座金字塔装进去

  将大峡谷公之于众的发现者并非美洲上著,而是西班牙贵族堂洛佩斯。加德思

  纳斯,他是探险船Corond号的船长。当年他翻过落基山看到满目红色石头,立即以

  西班牙语“科罗拉多”(红色)命名。

  1919年美国政府将这一带辟为国家公园,而今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占地超过1900

  平方英里,其中包括277 英里长的科罗拉多河段。我4 岁头一回被爹妈抱到八达岭

  长城,28岁头一次开着吉普车登上长江之源哥拉丹冬,30岁头一次爬上金字塔都没

  这么惊愕过。八达岭的砖木结构人工痕迹太重,缺少古意;长江之源仅是无数条纵

  横交错的小河沟;而天造的大峡谷随便一条沟壑都能把几座乃至十几座胡夫金字塔

  装进去。科罗拉多高原13万平方英里、海拔2000英尺——12700 英尺色彩斑斓的红

  色岩石,仿佛突然被巨斧劈开,大地迸裂,咆哮的科罗拉多河奔腾而过,切割出277

  英里长、5 -25英里宽的以大峡谷为主的巨大沟壑群。直截了当没有其他任何铺垫,

  是我今生见过的最凸现大自然神力的地方,到处充满简洁有力的自然法则。

  回首身后,汽车在崖壁上缓缓爬行,冬日温暖的阳光从大树背后斜照下来,给

  气势磅礴的巨大峡谷群镶上毛茸茸的金边。寒风凛冽碧空如洗,天边灰色地平线下

  是一层层深红、暗褐、赭石、漆黑的岩石,自上而下水平排列。阳光所到之处金蛇

  跳跃,旅行团包租的轻型飞机在脚下锯齿般的大山缝隙中穿来穿去,看得我肾上腺

  素飞速上涌,踏油门的右腿疲软无力,竟担心自己驾车不慎、震落崖畔碎石,砸着

  脚下盘旋的飞机。

  一人呆立崖前,看太阳飞速前进,给脚下大峡谷的每一条裂缝都蒙上阴影。阴

  影迅速扩大,不断改变形状,吞噬着脚下的赤色山峰,像洞开的地狱之门。而天空

  也突然变成血色,仿佛大杀戮之后的劫后余生。刚才还蠢蠢欲动的汽车、飞机和人

  类此时都不知去向,眼前一切都被涂上一层血红,寂然无声,仿佛随时都要地裂山

  崩。此时的大峡谷像十月临盆的产妇仰卧于莽莽荒野,茫然无助。黑影像一条大章

  鱼飞速扩展,将峡谷两侧大腿般血红的山脊一口口吞噬,仿佛《圣经》中的创世场

  面,让我想起《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生道路的各种坎坷、办

  公室里的人际争执,工于心计的钩心斗角,顷刻间变得渺小乏味。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