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单位对点名置若罔闻,充分说明没有必要计较“点不点名”,而应该关注审计出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
没有看到往年被点名的部委受到处理,今年连名都不点了,这是一种倒退,可见反腐败任重道远。
12.17 关于舆论监督问题
“舆论监督”被世界各国普遍栽入宪法。公众舆论对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是社会保持良性运转的清洁剂。但是,舆论监督的实践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即使在相对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舆论监督也存在不少漏洞和死角。究其原因,是因为舆论监督受到权力与利益两种力量的牵引。在权威政体下,它更多受到权力的限制;在民主社会,它更多受到利益的牵引。
在当前语境下,中国的舆论监督主要受限于政治环境,这使得新闻法的出台尤为迫切。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益对舆论监督的牵引力也越来越明显、强大和普遍。在市场社会,舆论监督的载体——媒体,同样是商业机构,同样追逐自身利益。它虽然承载着舆论监督的功能,但并非专职监督工具,这使舆论监督难免受到利益的牵引与扭曲。当商业利益与社会功能发生冲突时,从企业本位出发,大多数媒体在大多数时候弃后者而取前者。
利益对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牵引、扭曲,是通过内外两层机制实现的。外部主要通过收买、威慑两种手段。收买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它的实现源于双方各自拥有可交换的利益。这其中也可能有权力的介入,但此时权力并非行使强制、限制的功能,而是依据手中掌握的利益资源及伤害能力与舆论监督的伤害能力作交换,这仍然属于收买的一种。
以“利益伤害”威慑媒体,这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主要手法是诉诸法律状告媒体报道失实,要求高额赔偿。在西方国家,这类官司屡见不鲜,已被许多人运用娴熟,是强势利益集团制衡媒体的重要手段。媒体愿意冒风险揭露某个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对此设置了正向反馈机制:不畏强暴、揭批权力,将为媒体及新闻人赢得声誉,扩大影响,并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收益。
国内状告媒体的诉讼越来越多,且以媒体败诉为多。这就极大地威慑了媒体,使后者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时候如履薄冰。国内有效性与国外不同,国外有效性靠的是拼消耗,前提是你必须有无尽的资源注入,行为可以不计成本;国内的有效性靠的是地方利益集团内部的相互支持。众所周知,国内很多掌握各种利益资源及伤害能力的人,已经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关系网,这是腐败弥漫的最普遍形式。如果被舆论批评的人无权无势,那么他只有自认倒霉;但如果被批评的对象掌握了一定的利益资源,他很可能已经介入了某一利益共同体或者关系网中;此共同体很可能覆盖了司法权力,即使现在还没有,关系网也可凭借其利益交换能力很快建立这种联系,将触角伸展到此一领域。于是,当关系网中的权力干预及利益交换等手段均告无效时,被舆论批评的利益主体就可以依托司法权力与舆论监督抗衡,起诉媒体,要求媒体认错并支付高额赔偿。这就是此类司法判决大多数不利于媒体的原因。
有人主张以“司法独立”来破解此一弊端,这只是流于表面、想当然的书生之见,“司法独立”不过使司法成为一种相对于党政更独立的权力而已,作为权力资源的一种,它同样会成为利益共同体寻求建立联系的对象,同样会被纳入关系网中。当前的司法腐败,固然不乏党政权力介入其中,但也有很多是司法人员独自直接腐败。“司法独立”除了改变利益共同体和关系网内部的分肥机制,让司法人员分到更大的份额外,很难再起到其他作用。
利益能够牵引与扭曲舆论的内部机制,是因为媒体是一种商业机构,它承载着投资方和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当行使舆论监督功能可能伤害媒体本身的利益时,尽管可能还有人会坚持舆论监督原则,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服从现实利益杠杆的牵引。坚持理想原则的人最终会被清除出局,不然媒体本身可能把市场淘汰。
市场社会是一个利益博弈场,参与博弈的各方总要达成某种均衡,社会才能稳定有序。媒体在博弈中胜出的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可以增加自己胜利的筹码。在利益博弈中,任何一方的特殊力量都不能任其不受限制过度增长。真正的进步之路是全体成员力量的共同增长,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力量较快增长,缩小强弱之间的悬殊差距。当民众维护自己基本权利的能力大幅增强时,舆论监督的力度自然大幅增强。由于无须依赖特殊的群体和个人,这种增进没有负面性。
舆论监督的目的之一是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但它本身又需要民众维权能力的维护。在民众自我维权能力明显提高以前,舆论监督、社会公正仍然只能靠少数人的正义良心。当下还有不少媒体人深怀正义,但在现实利益的染缸中,这种人正越来越少。部分媒体人的理想主义与媒体本身的现实主义之间的拉锯,仍将继续,但前者注定不敌后者。媒体的市场化注定了它的世俗化,舆论监督在权力限制外,很快又被套上利益的枷锁。
江苏省在《江苏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中,做出了规定:妨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者将“承担法律责任”。这只是一种心情,而非一种态度,表明大陆寻求预防犯罪,惩治腐败的手段由中共党内向党外,由检察系统向社会系统移动加速;同时也说明大陆的腐败的严重程度,已非“内部”和“双规”能够根治、威慑和解决了,希望在新闻的舆论监督方面得到突破。
52书库推荐浏览: 净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