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有无量的智慧,但不以为自己的智慧够宏伟。
菩萨有无限的柔软,但不以为自己的温柔够细腻。
菩萨是人间英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是在他的无求、无私、无怨、无悔、无住、无着。
英雄的成功,是时代与环境改革的标帜,是在无数凡夫的枯骨上站立的。
菩萨的成功,是使凡夫都成为菩萨,使最苦难之地,犹有最高洁的心灵,使最烦恼浊恶之地,也变成最清净殊胜的国土。
英雄,是历史的旗帜。
菩萨,是永恒的诗歌。
英雄,是浓云中的闪电人,是危崖间的走索者。
菩萨,是温暖柔和的日月,是架在危崖间让人走过的桥梁。
英雄的歌谣总是写在书册,以美人的幽魂镶边,用醇酒的醺陶作注。
菩萨的诗章则是流在空中,用智慧的馨香做油,以慈悲的清净为火。
不断地燃烧,却不留形骸,成为永恒蓝天的一部分。
风从哪里来? 在《景德传灯录》里记载,六祖慧能在南方避难很多年后,有一天来到南海法性寺,晚上就在走廊上打地铺。突然吹来阵阵夜风,把寺庙里的刹幡吹得喇喇作响,有两名和尚看见了就争论起来。
一个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是“幡动”,争了半天没有结果,六祖看他们争得满头大汗,就说道:
“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寺里的方丈印宗法师听见了,大吃一惊,请他到方丈室,问取风幡之意,知道慧能是非常人。一问之下,才知道六祖在眼前,立即执弟子之礼,请受禅要,六祖的禅风就从这时起大为兴盛。
“风幡非动,动自心耳!”也有许多经书写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译成白话则是:“动的不是风,也不是幡,而是我们的心啊!”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因为对眼睛而言,看到旗子动是一种“真的现象”,而使旗子动的因是风,风却是不可见的,风如果不动,旗子也不会动,旗子如果不动,眼睛不会随之而动,而驱使眼睛去看的根源则是在心呀!
如此追究起来,动相都是虚幻不实的,它随着因缘变灭,缘起时动了,缘灭时就静了,并没有一个实体。所以并不是说风不动或幡不动,而是在风与幡飞扬的时候,唯有不动的心可以检验它,如果心随着动起来,就会随风、随幡而散乱了。
为什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因为风是非常柔软的,幡也是非常柔软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比这两者更柔软,就是自己的心。心如果柔软,就可以简单地检视风的动或幡的动,心如果刚强不清明,看到风动就是风在动,看到幡动就是旗子在动,就不能保有觉性了。
在佛经里,经常用到“风”的意象,例如佛经里说到,宇宙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各具有坚、湿、暖、动之相,凡是有动相,都是风。人身也是由地、水、火、风所合成,人的出入息和身体的转动都叫作风。
这种意象最有名的就是“八风”,八风又叫“八法”“八世风”:
一、利:利乃利益,凡有益于我,皆称为利。
二、衰:衰即衰灭,凡有减损于我,皆称为衰。
三、毁:毁即毁谤,因恶其人,构合异语,而讪谤之。
四、誉:誉即赞誉,因喜其人,以善言赞誉。
五、称:称即称道,因推重其人,在众中称道其善。
六、讥:讥即讥诽,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
七、苦:苦即逼迫的意思,是说遇到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
八、乐:乐即欢悦的意思,是说遇到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
这八种法因为能牵动我们的爱憎、“煽动”人心,所以叫作八风。一般凡夫不能免于被八风吹动,甚至倾倒,唯有安住正法,不为八风所惑乱的人,才可以做到“八风吹不动”。
我们的身心只是一面幡旗,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加身的时候,我们就随之飘动了,并且只要有风,我们的飘动就永远无止期。
那么,风从哪里来?
风是从无始劫以前的生死吹来的,叫作“业风”。
《大乘义章》里说:“业力如风,善业风故,吹诸众生好处受乐。恶业风故,吹诸众生恶处受苦。”以风譬喻业力,且说众生因善恶业力漂流在生死的大海中,就像风吹枯叶或船舶一样。
当业风吹的时候,我们不能阻止风,只有从心来止息,使心不动,那么,“于苦不倾动,于乐不染着”,不管吹来的是什么风,也都不要紧了。
宇宙的风是永远不会停息的,它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吹来,吹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此刻我被吹着了,让我坦然地迎向风,用一种无为的姿势。这使我想到日本密教祖师空海大师的两句动人的话:
不要制止风,愿将此身化为风;
不要制止雨,愿将此身化为雨。
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时空寄情 拜《梁皇室忏》时,在每一段礼佛之后,都会礼拜两位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另一位是“无边身菩萨”。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