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杨泓.古代兵器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注43:《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注44:《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五:······又能给尔数千朱袍丹帜,二国兵至,建而陈之,彼见者以为我兵,必皆奔走。
枪杆子里出政权,跟李卫公学打仗【练兵出战】
了解了军官职业生涯,又认识了兵器铠甲,您可以正式开始训练军队和打仗啦。
在一个杀气凝云、战队集结的早晨,您走出自己的营帐,先来检视一番手下的将领和战士们。嗯,人数还不少,大概有个两万人吧。他们的来源很复杂,有平时老实巴交在家种地被强迫征兵的农民,有贪图衣粮自愿来报名当兵的浪荡子,有逃跑的奴仆或失地百姓,有不耐烦读书的士人甚至富贵子弟,还可能有被掳来的异族人······总之,这些人归您调教了,您得在有限时间里把他们训练成行军不逃散、上阵能杀敌的大唐铁军。
两万人有多少呢?大概能把广州天河体育场的观众席填满三分之一吧······这在古代已经是很不错的规模了,您要想一次看全自己的下属,得登上一个高丘,让两万人在下面依次排好队展开才行。
这个场景,有没有让您想起在学校操场上升旗做操呢?那就顺着这个比方说下去,在学校里,成千上万名学生都是以“班”为基本单位来活动的,而唐军里的基本活动单位是“五十人队”,一般就简称为“队”。
“队”内还要再细分。三名关系好的士兵组成一个“小队”,三个关系好的“小队”组成一个“中队”,五个“中队”再组成一个“大队”——注意哦,这里的“大队”才有四十五个人,比完整的“队”要少五人。
这五人是管理整个“队”的干部,其中包括一名执法的文职人员“押官”,一名“队头”也就是队长,一名“执旗副队头”,还有两名护旗兵叫“左右傔旗”。他们负责带领和监察下面的中队、小队士兵,确定大家相互救护照应。
“队”是军中基本活动单位,两万人的军队,就分成四百个“队”。那么这四百队是横平竖直一个个堆起来的吗?也不是,还要根据各兵种的情况有细致分工。
两万兵一般可以分成七“军”,每“军”的长官称为“总管”。
中军四千人,从中挑选战斗兵两千八百人,也就是五十六个“队”。战斗兵又分为: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马军(骑兵)一千人、跳荡(突击兵)五百人、奇兵(机动兵)五百人。
左、右虞侯各一军,每军两千八百人,从中挑选战斗兵一千九百人,两军共战斗兵七十六“队”。每军战斗兵内有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骑兵五百人、突击兵四百人、机动兵四百人。
左、右厢各二军共四军,每军两千六百人,从中挑选战斗兵一千八百五十人。四军共战斗兵一百四十八“队”。每军战斗兵内有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骑兵五百人、突击兵四百人、机动兵四百人。
以上七军,总共有战斗兵一万四千人,二百八十队。还剩六千人,一般是老弱疲病,用来“守辎重”,主要搞后勤警戒。
全军驻营的时候,中军四千人在中心扎营,其余六军成六面形围绕着中军扎营。为了便于管理,约一千人扎成一个营区,这营区的长官叫“营主”。
所以你手下两万人的层级关系大概是这样:
主将您自己统领中军四千人四“营”和六个“总管”;每个“总管”统领一“军”不到三千人,分成两至三个“营”;每“营主”统领一千人左右分成二十个“队”,每队五十人。
“五十人队”,要配备五“幕”(帐篷),十人同睡一帐,每个帐占地面积是方圆四步或五步。这十人也叫“一火(伙)”,相互称为“伙伴”,《木兰诗》里所说的“火伴皆惊忙”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战友。
每队配备一面颜色纹样各异的旗帜,并要让本队的大头兵们都认清这面旗,行军的时候跟着旗帜走,停驻的时候旗帜插在本队前。
您这个大将军、大总管,以及您的副将军、副大总管,要配备十面以上的旗帜标明身份便于指挥。各军的总管则配四面以上旗帜,行军的时候引前,扎营时插在帐篷旁边。唐军还有一套很复杂的指挥用旗语,就先不细讲了。
简单说说训练的方法步骤:
以五十人为一队,从营地捆好枪和旗帜,带到教场,依照各队番号次序,解开旗帜,站好队形——各队间隔十步,每队占地方圆十步,分布均匀。每隔一队,指定一个战队,向前跨进五十步,把阵形错开。
52书库推荐浏览: 森林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