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犹是昔人非—李煜_汉滴【完结】(6)

阅读记录

  南唐军队虽在短时期内灭亡了楚国,李景通正为南唐版图几近扩大一倍沾沾自喜之际,同样怀中趁火打劫之心的南汉也派兵入楚,大败南唐守军。

  南唐用兵闽、楚,得不偿失。伐闽之战,就将李生前积蓄的财力物力消耗过半;及至伐楚,库存已是十分空虚,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李景通不得不增加赋税,南唐百姓税赋加重,怨声载道。李景通顽石之心终于被点破,他立下誓言:“将终身不用兵,何数十年之有!”

  (2)慑于后周去帝号

  “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放在李景通当政的南唐也是十分贴切的。

  李景通在连续向闽、楚发兵后,国力大损,而此时天下大势已发生骤变。南唐久陷征伐闽楚的战争泥潭,元气大伤,力不从心,虽意图北伐,但力不从心,终因财力物力匮乏,迟迟不能行动,待后汉建立,南唐最终丧失北伐良机。

  中原五代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即取代后汉的后周的建立,更是让本是国力衰微的南唐如临大敌,更显衰微。后周不同于五代十国中其它国家,主要原因是他出了两代杰出的政治军事家,顺应历史潮流,一改五代十国糜风。太祖郭威锐意改革,后周政通人和,国富兵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郭威壮志未酬,于后周显德元年,即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溘然病逝,他的养子、晋王柴荣即位,继承他的志向,将后周国力推向新的高度。

  “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后周世宗柴荣就是抱着这样的决心南征北战,意图一统天下的。

  他自《平边策》里看到了他的宏图,他的锦绣山河:出轻兵四处袭扰,诱使南唐多处出兵,兵疲财竭,然后挥师直入淮南,饮马长江,渡江南征。灭掉南唐,巴蜀、岭南诸国必然唇亡齿寒,定会不战而降。南征大获全胜,再挥师扫荡契丹、北汉,如此一统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之所以要强调这个方针,因为这也是北宋统一的大致方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柴荣经过多方准备,于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冬下诏,正式讨伐南唐。

  “勾诱契丹,至今未已,结连并寇,与我世仇,罪恶难名,人神共愤。”——这是柴荣明确点明的攻伐南唐的理由,虽道貌岸然,但也不失为一事实。

  “王师所至,军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虏焚烧,必令禁止。自兹两地,永为一家,凡尔蒸黎,当体诚意。”——这是柴荣对自己军队作出的严苛要求,这和李景通征伐闽楚又多大的区别呀!

  相较之下,谁得道谁失道,谁真人君谁土皇帝,一看便可分高下。柴荣以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都部署,偕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员大将,带领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指南唐北疆门户寿州。其后,又连续两次御驾亲征,深入江淮腹地。

  门户即将洞开,南唐君臣却依然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对后周蓄谋已久的进攻完全失了戒备。等到后周将士大举渡淮,李景通才仓促布阵,企图遏制后周攻势。由于准备不足,抵抗不力,滁州失守后南唐东都扬州和泰州都陷入后周之手。

  三城陷入敌手,李景通慌了道,忙派人前往敌营求和。李景通派遣使臣携亲笔书信,前往徐州面呈柴荣,乞求退兵。信中说:“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息兵修好,愿以兄事帝,岁输货财以助军费。”尽管李景通对柴荣尊为兄,也提出纳贡求和,但柴荣岂肯罢休?

  使臣回复后,李景通心里只有干急的份。后周攻势不减,李景通多次派人增开条件,从愿向后周称臣并献万金到愿取消帝号割六州地、年贡金帛百万,依旧难改柴荣拒绝退兵的刚烈态度。

  后周在攻陷寿州之后,乘胜发动强大攻势,仅用一年时间就攻占了南唐辖属的江北绝大多数州县,并将后周的数百艘战舰从淮水经运河驶进了长江。

  长江告急,金陵危矣。

  李景通心知大势已去,为了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忍痛提出划江为境,将包括寿州、扬州、泰州、通州在内的十四州土地割让给后周,并称臣纳贡,每年进献贡物数十万。柴荣深感此次御驾亲征如愿以偿,收取的财力、物力可弥补久战之虚。

  为讨好周世宗,同时避柴荣高祖郭威之讳,李景通又更名为李景,废止“交泰”年号,奉后周正朔,始称显德五年。李景通征战所扩大的地盘,在周世宗征战后,所辖地界只剩下了江南二十一个州、军了。

  这只是一个屈辱的开端。

  (3)中主词开新秀色

  李璟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实是一个好文人。

  常年混迹于诗词歌赋中,擅长作词,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如清水出芙蓉,读来令人神清气爽,毫不矫饰。

  潭莹《乐志堂诗集》中将他所传词连作一首诗,给予高度评价,“能使阳春集价低,浣溪沙曲手亲题。一池春水干卿事,酷似空梁落燕泥。”

  言李璟词是阳春白雪,宛如一池春水,春日里啄泥的新燕。李璟词在某些方面是超过李煜的,陈廷焯在《云韶集》言:“(中主词)凄然欲绝,后主虽工于怨词,总逊此哀婉沉至。”

52书库推荐浏览: 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