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犹是昔人非—李煜_汉滴【完结】(5)

阅读记录

  这样的德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真的不容易,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爱民如子,高风亮节”。这和日后他的子孙形成多大对比呀!

  而在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展现世人的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在李昪的治理下,南唐国力显著提升,成为“十国”中的强者,周边诸如吴越、荆南、闽、南汉、后蜀、于阗等国都纷纷来朝。

  时人沈彬在《金陵杂题》咏李昪:正惭海内皆涂地,来保江南一片天。

  南唐升元七年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

  (5)复言李昪之死

  李昪的死,实在令人百感交集,既有几分惋惜无奈,又有几分荒谬可笑之感,更不乏警示意义。

  “吾欲求延年,试服金石,不想事与愿违,反倒速死,汝当以此为戒。”这是李昪在临时前对太子李景通说的。

  南唐烈祖李昪于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因信奉长生道术,死于丹石中毒。中毒者全身发红,身体滚圆,因丹药发胀撑死。今人谢志东研究唐朝共有21位皇帝,多食丹药,这种“延年之药”不仅没有延长唐朝皇帝的寿命,还药死过几位皇帝。

  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真的是追求长生不老吗?历史上诸如秦始皇派徐福寻仙药、汉武帝信方士求长生不老的英主大有,难道这次也不是意外吗?其实不然,据说,唐皇帝吃丹药还是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种遗传病叫“风疾”。史籍中明确记载,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风疾即现在所说的中风,发病急骤、死亡率高。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医学家的同时又都是炼丹家。葛洪(世称他“葛神仙”)在其医学著作《抱朴子内篇》中,有“金丹”、“黄白”二卷专门记述和总结如何炼制金丹仙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包含了不少炼丹法的内容。这些名医推崇下,促使许多人对丹药更加深信不疑。

  综合这些原因,李昪笃信丹药,受其父亲影响难免信佛,自己又是唐宪宗后人,心理上难免暗示自己得了家族遗传病,“寻丹问药”也是合乎情理的。

  李昪的死也昭示一个道理:过分迷信沉迷一件事物,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轻着害了自己,重着耽误了整个国家。

  烈祖李昪死后,南唐会是怎样的光景呢?李景通,李煜父亲,他登上皇位,南唐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历史的洪波是奔涌向前还是遭遇变数,另一头风雨动荡的后晋又是怎样的垂死挣扎,是国陷契丹之手还是亡于弄臣之掌呢?

  待我,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二、 南唐中主

  (1)性喜功兴军策

  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太子李景通即位,改元保大。

  李景通即位初,还能沿袭先皇遗策,睦邻友好,恭俭庄敬,礼贤下士。他常常以孙皓和陈叔宝两位末代君主警醒自己:“君王当以酒色为戒,切不可学孙皓和陈叔宝两主,耽于声色,受面缚衔璧之辱,落得个国破家亡。前车之鉴,朕当铭记于心矣!”

  可惜,政治上无远略、言行轻率的李景通,莫说持之以恒,甚至连身体力行也没做到。他登上皇位后,独断专行,用人全凭自己喜好,所选都为“滥才”之人。我所说的“滥才”,并不是指他所用之人并无才华,相反,这些人非常有才华,文章卓越,文采飞扬。我指的“滥才”是指这些人的才华都浮华轻佻,并无深谋远略、指点江山、论说时势、定国安邦之能。时人讥为“五鬼”的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查文徽就是这类人中的典型。

  李景通在大臣枉纵之下,治国无为渐渐显露,南唐国运开始变幻。南唐保大二年至五年(公元944—947年),闽国王氏兄弟为争夺帝位大动干戈,自相残杀。战祸闹得闽国民生凋敝,闽国国内一片混乱,沸反盈天。李景通心存贪念,趁火打劫,派人攻打闽国国都建州。闽军无暇顾及南唐入驻,竟使得南唐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建州于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陷落,闽天德帝王延政被俘虏,被扭送到金陵。

  李景通对自己出征告捷攻取建州,俘虏了天德帝十分得意。他更加热衷于对外扩张,先后将汀州、泉州、漳州等州县收罗南唐版图之下。

  南唐进攻闽国,实属非正义的战争。李景通自命“大唐苗裔”,却不以仁义为念,反而纵容自己将帅,气焰十分嚣张。南唐军队攻占一城后马上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景通好大喜功,命臣下继续挥师进攻福州,意图吞并整个闽国。不料由于出师轻率,指挥失误,不得民心,南唐军队惨败,两万多兵士丧生,军资器械损失逾十万。 李景通自知兵败后,为了安抚百姓,下诏罪己,言“上违天意,下夺农时”、“咎将谁执?在予一人。”这般虔诚的悔过,本以为李景通是抱着赤子之心痛改前非的,岂不知李景通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秉性不改,心心念念着再度征服它国。

  有一大臣为讨好他说:“待陛下平定江北,还都长安,臣乞任归还。”

  “平定江北,还都长安!”李景通欣欣然,心里又开始蠢蠢欲动。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景通乘西邻楚国马氏子弟内乱之机,发兵攻楚。

52书库推荐浏览: 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