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久等的归人_陈麒凌【完结】(54)

阅读记录

  他走出小旅店的大门,说:“不——”突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

  顷刻一片废墟,一道横梁压在腿上,他手里握着手机,蒙蒙地来不及感觉痛。

  他爬出来,腿受了伤,奄奄地躺在路边。

  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不敢相信就那么一秒,那么多人的人生已经变了。

  小旅店的老板娘,那个头上盘着红头绳的藏族大姐,昨晚还唱了一首《嘎噜》给他听;来自东北的虫草小贩,那个总给他烟抽的高大汉子,那天还给他看媳妇的相片;烧茶的男孩,一笑就满口白牙的小日多,每天都缠着他学吉他。现在,他们静静躺在那儿,身上蒙着血污和灰尘,几分钟前还那么壮的身体!他们真的不会再站起来,跳舞、笑、唱歌、吵嚷,他们真的不会再跟他说话了。

  敏华想哭,他拨电话给母亲,线路不通,不知他们急成什么样了,老爷子心脏不好,不要又急出了病,为什么自己总要让他们着急和生病?

  人的命,有时脆得不如一棵芦苇,那个想家的东北汉子再也回不去了,可自己刚刚还对母亲大声说不,他实在不是个好儿子,该罚,老天这是在罚他吗?身体的疼痛开始苏醒了。

  他想回家。

  他的眼角酸涩起来,要活下去,要回家。

  “阿卡,给我点儿水。”敏华拦住一位救援的喇嘛。

  喇嘛嘎藏停下步子,小河不远,嘎藏找不到盛水的器皿,想起怀里的我。

  作为一只佛音碗,我是第一次用来装水。

  没多久,我又有了第一次装糌粑的体验,那是敏华被移入救援帐篷,嘎藏把我,还有一小袋青稞炒面,送给了敏华。

  饥饿的人,就是这样把我捧在怀里,抓着弥陀杵,一圈一圈把青稞面和酥油茶拌匀,做成喷香的糌粑。

  “要是再来点儿蒜茸,就美极了。”敏华想,他的家在金乡,那里的蒜很有名。

  不多久,他的愿望成真,那是在返乡的火车上,冲泡面的时候,对面的山东老乡从包里掏出一头大蒜。

  “给我来点儿,老乡。”敏华渴望地说,“馋好久了,藏区不吃蒜,怕熏了圣灵。”

  老乡会心一笑,“可惜是火车上,捣不成蒜泥。”

  敏华神秘地笑笑,从背包里取我出来。

  作为一只佛音碗,这是我第一次被用来捣蒜。

  弥陀杵急急舂捣,犹如信徒紧密的叩拜,洪亮如摧鼓的声声,蒜的强烈辛辣的气息。

  我问,佛祖缘何要把我做成一只碗?

  因为能容啊。

  3

  老许在等水开。

  蓝色的火苗舔着大锅,空气里满是草药的清香。

  老许守着这锅草药汤,拿起铲子拌了拌,他们在外面药房,老许侧着耳朵听,儿子唱歌,老伴笑,老伴唠叨,儿子便笑,偶尔静下来,只有研药的木杵和铜钵,规律而清越的响音。

  他不懂音乐,却觉得这是最美妙的乐音,暗暗的灯光下,他无声地笑了。

  老伴走进来,“我来吧,你去和敏华说说话。”

  老许连连摆手,“你去,你去。你干不了。”

  他不大知道该怎样和儿子说话,老来得子,从小到大,他爱他,却只会高高在上脊背直直沉着面孔训话,人说父亲要树立威严,严父方能出龙子,他的父亲也这样对他。却忘不了许多次把孩子训哭,半夜里忍不住掀开帐子,轻抚那熟睡中委屈的小脸,那些低低的歉意和心疼,敏华从来不知道的吧。

  锅盖噗噗涨起,水开了,老许找来一只大桶。

  敏华回来就感冒了,他说五年没感冒过,一回家反而娇气了。

  老许信他五年没感冒吗,瘦成那样,黑成那样,一顿饭要吃六个馒头两只鸡腿一碗扣肉,孩子都饿成什么样子了。他回来那天老许不太敢看他,天知道又多想看个仔细,只好看后背,看肩膀,看耳廓,看手脚,他一转过头,老许就慌慌地收回视线。

  老许吸了口气,他要一口气把这桶水提到药房,年纪就是年纪,每一截都在减人的体力,水桶摇摆着泼湿了他的脚,很烫,但他到底提出来了。

  “我来吧。”敏华上来接桶。

  “没多重。”老许淡淡地。

  “你坐下,手脚泡进去,这药汤驱寒治感冒,我再给你按摩一下,不用吃药,明天就好了。”老许卷起袖子。

  敏华依从,水有点儿热,他夸张地龇牙咧嘴。

  老许慢慢蹲下身子,轻轻捧起儿子一只脚,掐住穴位,又抬头道:“可能会有点儿疼,老人的手硬,你要疼就吱声。”

  并不是很难忍的疼,只是有点儿酸,但父亲的手的确不如以前灵活。低头看见他顶上稀疏的几簇发,一大半是白的,额上长了老人斑,沁着一层汗。

  水蒸气袅袅地上来,一直升到眼里来。

  他想说,他想找个什么样的时机随意地说:“爸,我想跟你学医。”

  老许也在想,也在想个合适的当口,把话淡淡说出来:“儿子,那个通知书粘好了,我还有点儿钱,你去吧。”

  只是眼下,他们都没说话。

  只有捣药声清清,母亲在柜台里研药,时而目光温煦地望过来。

  是的,那只研钵就是我,敏华回来那天,母亲一眼就看上了我,“哟,多漂亮的铜研钵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麒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