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体操_刘心武【完结】(46)

阅读记录

  这世界毕竟不只是为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而存在的,“成功人士”在品尝“成功之果”时,必须付出代价,那代价中就一定要包括进他人——主要还不一定是同一“成功群体”的成员,而是那些并不一定取得了同等成功,或简直还谈不到成功的人们——的讥评与不屑,或用土话说,就是“糟改”。

  意识到有人“糟改”,并且不以为怪的成功者,或许会将那“糟改”当作磨刀石,把自己

  的心性能耐磨砺得更坚强锋利。

  这样说来,“糟改”“出水芙蓉”的人性本能,也许竟该划归于人性善的范畴了。

  别怕崴泥

  崴泥是北方话,不过南方人从字面上一看也能懂。崴泥就是陷在了烂泥潭里,比喻遇到了麻烦事,不好解决,处境尴尬,颇为狼狈。这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途程中,都难以避免遇到的一种状态。有的青年朋友会说,那不就是遇到困难的意思吗?你非说什么崴泥,是不是有“转文”之嫌?遇到困难的情形很多,比如一下子有两个机构都愿意录用你,两个机构对你来说各有长短,使你一时拿不定主意,这类的困难就与崴泥不同。我之所以说崴泥,是专指那种确实让你不慎当中陷入泥潭,滚出了一身泥巴,那种类型的困难。

  崴泥时的狼狈,一是难以拔出,二是形象不雅。如何从泥潭中自拔,或求助外力跃出泥潭,这里先不讨论。崴泥时,旁观者当中,多半会有对你嘲笑的,乃至幸灾乐祸的,这是最伤自尊心、最难对付的。性格敏感的人,不要说受不了旁人的拍手称快,就是看见有人转过头去掩嘴嗤笑,心理上也难以承受。有的人崴泥后久久不能从泥潭里挣扎出来,克服具体困难的方法对不对、技巧高不高倒在其次,他主要是觉得丢了面子,痛不欲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情感和意识,都用到自怨自艾和怨天尤人上去了。

  所以当你崴泥时,除了具体的走出泥潭的方法和技巧以外,还有一个如何对待旁人的非良性反应乃至干脆是恶意反应的心理调适问题。法国哲学家萨特,他提倡“存在主义”,那思路是干脆把自己以外的人都“看透”,他有句名言:“他人是地狱。”就是说别的人反正都是对你充满恶意的,你崴泥时是绝不会怜惜你的,所以你根本就用不着从别人那里去谋求同情和援助。这样去想,倒也能让人心冷如铁,只当没有别人存在,自己把自己的事处理好就成。但其实萨特的哲学观也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而且依我个人的生命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还不是那么令人悲观的。我的思路是,崴泥后遇到幸灾乐祸或嘲弄嗤笑者,只要他不是在落井下石(或者说“落潭填泥”),那就无妨参考萨特的说法,抱着“人性中确有恶存在,这种反应不足为奇,不用理他,更无须生气”的态度,一瞥之后,简直连眼珠也不用再朝那些人转过去,并且在拔出泥潭,处境大为好转之后,也不要与之“理论”,更不应施以报复。当然,那时他们当中或许又会有人来给你捧场喝彩、阿谀凑趣,你也绝不要接受,淡淡地应付一下足矣。我还认为,崴泥时,完全没有人对你同情、关心、怜惜乃至为你焦虑,没有人愿意并实际地来多多少少援助你一把的情形,是很少有的,因此你要善于珍惜他人的哪怕只是淡淡的善意,从中汲取力量,并以此来抵消那些恶性反应对你的刺激,以利自己尽快摆脱困境。

  别怕崴泥。崴泥以后,自爱,自强,自尊,自立,加上善意待你的人的鼓励,还有整个社会人文环境中所有良性因素所构成的托举力作为后盾,你是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关于完美的思考

  多次对自己说:一定要追求美,却一定不要追求完美。

  那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己的存在,从本原上探究,就已经不完美。比如说,眼睛太小。即使去做割双眼皮的美容手术,恐怕也还是不能人人见了皆以为美。

  更何况,在以往的生活道路上,留下了,不说是很多吧,却也有相当数量的,其中有的

  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过失。尽管大体上而言,从外在方面说都已画了句号,从内心方面说都凝结出了教训,可是,一切不能抹掉重来,自己的生命历程已然不完美。怎么办?因为已经不能完美,就爽性沉沦,或干脆把自己毁掉么?

  再往细处推敲,自己的性格就不完美。倘若说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的道德可以修炼到完美,但自己的生命还有非社会性的因素,比如说性格即为其一,性格是很难改造的,尤其是性格里那最核心的东西,也许是由染色体所命定的,根本改不了,改了也就没有“自己”了。如果说自己意识到性格有明显弱点,从而陷于焦虑,那么,“活着,还是死去?”整个儿不成了个哈姆雷特了,除了在悲剧中死去,别的出路在哪里?

  人一定要尽可能地接近美、进入美。契诃夫借《万尼亚舅舅》剧本里一个人物的嘴宣布:“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但那个人物,我记得是个乡村医生,他很有品位,不俗,却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他说那话,恐怕也主要是激励自己和别人,尽可能向往美、融入美,而并非在发表“完美主义宣言”。

  可以宣谕美的必要,但不要发表“完美主义宣言”。这是我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