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对方造成或是“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类的
印象。
初到一个新环境,每个人都会有紧张、陌生之感。与同事萍水相逢,互不了解,
而你的外在形象首先毫不客气地作为第一信号打人了对方的眼底。机敏的人能够在
几秒钟内凭着心理定式给你对号、打分,而且这种自我经验又极其固执,人们的特
点是最相信自己的最初判断。
人际交往的初次印象,往往是非常强烈、鲜明的,并且成为正式交往的重要背
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最清晰难忘的,是初次相逢的情景,在什么地方,什么
情景,站的姿势,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甚至窘态和可笑的样子都记得清清楚楚,终
生难忘。
初次印象包括谈吐、相貌、服饰、举止、神态,对于感知者来说都是新的信息,
它对感官的刺激也比较强烈,有一种新鲜感,这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第一笔抹上
的色彩总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样。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加,各种基本相同的信息的刺
激,也往往盖不住初次印象留下的鲜明烙印。所以第一次印象的客观重要性还是显
而易见的,并在以后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式”作用。
社会学家发现,人们对在公众场合总趋近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或衣着略
优于自己的人会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另外,一个人有没有才气最容易从讲话中表现出来。有才气的人一张嘴,那准
确的语义、逻辑的力量、丰富有趣的内容立即会吸引对方。相反,吐字模糊、夸夸
其谈、内容平庸都对人产生不了吸引力。
在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容貌是首先近人人视线的,与人接触,交往最初的印
象还是容貌,它是递给人的一张醒目的名片。
容貌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容”,一方面指手足、腰背等;一方面指人在
坐、卧、行、走等方面显出来的举止、情态,以及言语谈吐、喜怒哀乐等。细分一下,
“容”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指身体的静态表现(如前所述);二指身体的动态表现,
即举手投足。通过“容”的静态,可以发现人的外在美,可悦人一时之乐,因此会对
某人有着美好的印象
“貌”本属“容”
通过“容”的动态,可以发现人的品质和能力。
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人的精、气、神主要体现在面部,因
此把“貌”单列出来,与“容”相提并论。“貌”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成
“貌”的口、眼、耳、舌、鼻等具体的人体器官,它是“貌”的物质部分,即基础;
二是这些器官表现出来的情态,是脸的精神表现,也属有形无质的虚像。这种动态
的“貌”就是情态。由于情态在考察人物内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说面部是
“列百部之灵居,通五俯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容一身之得失”,所以人心里的真
实想法会从面部表情中流露出来,隐藏得再深的秘密,也能够发现,只要看人者有
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古语说,相由心生。这是饱含人生经验的一句话。
心志高的人,面容常伴奋勇之色;心高气傲的人,脸上常挂旁若无人的神色。
看准一个人,在于能透过表面现象,用慧眼看穿人的本质,千万别做“悦于
色,恶于德”的傻事。
中国古人也说过:“肤表不可以论中,望貌不可以核能。”这正是警告人们仅凭
外貌不能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孔老夫子这人能知错就改,他曾以言语来看宰予,
以相貌来看子羽。后来他发现自己都看错了,于是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
貌取人,失之子羽”,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子羽即澹台灭明,比孔子小39岁,
欲拜孔子为师。因为长相丑陋,所以孔子看了他那副尊容,认为难以成才,没有多
大出息,只是由于他是孔子学生子游引见过来的,就没有轻易地拒绝,最终让他留
在身边学习。子羽在孔子那里学了3年,通过几年的交流,孔子对他逐渐改变了原
来的看法,知道子羽是个貌丑而才高的人物。子羽学成之后,南下楚国,设坛讲学,
使儒家的学说在南方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所以,观察人物时,取人外表长相
的美丑,不如考察其心灵的优劣。
曾国藩本人看人并不是以貌取人,而侧重考察其神色、情态等,比如他识别江
忠源、刘铭传等。他的幕僚罗泽南“貌素不扬,目又短视”,骆秉章“如乡里老儒、
粥粥无能”。如果曾国藩以貌取人的话,是不会重用这二人的。对于看人,曾国藩
在是否以貌取人上面,要比曹操、刘备高出一筹。他善于看人的原因主要在于能观
人于微,并且积久而有经验。所以他在夹袋中储藏了不少人物档案,一旦需用,便
能从容地按其才能委以不同的任务,而且能一一胜任。
空间也会说话。空间距离的大小与情绪有关。通过“会说话的空间”,我们还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