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散文随笔_路遥【完结】(29)

阅读记录

  路遥: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有的人一生要思索的问题。如前面所说实际上就是我

  们应该咋样活着,或者说咋样活着才有意义。在任何时候,在物质不发达的时候,一直到物

  质发达的时候,永远存在人应该活着这样一个问题。好多问题要青年自己解决。归根结底,

  我们需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一种过分的自我主义。也就是

  说,我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也应该想办法去帮助别人。

  无声的汹涌——读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月亮的环形山》我是在四天之内

  读完的,我感到作者通过这部小说,把握住了小说创作的个中三味,甚至把握到了一种几近

  纯青的程度。

  要具体地谈这部作品,几乎无从谈起,但你处处感到一种无声汹涌,这就是本事。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是否就属这种境界?作者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整体经验,而不是讲故事,处

  处都是思想的火花和情绪的激流,因此处处引起你的触动。

  一般的者要读故事,读曲折离奇的故事,而高层次的读者决不满足于听故事,而要求读

  生活。故事完整而共它一切方面乏味的小说,读《月亮的环形山》这样的书,就愿意一直读

  下去。这种小说,很难跳着读,只能字字句句地玩味,这是因作品处处渗透着作者独特而真

  实的感受,对读者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牵引。

  有的小说,看似故事很吸引人,但随时都让人疑窦突生:

  生活是这样吗?这可能吗?作者只有设身处地,让人信用,才谈得上让人接受,让人感

  受。好的长篇小说,看似“无事”,实上处处闪烁着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每一段的每一句都

  要写得好,不仅仅是写得正确,前后左右抽扯照应住主不够了,而应该在每一个段里,甚至

  在几个短句中,都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在一个小小的语言的漩涡里、段落的港湾里,都

  要有丰富的层次,丰富的景致。只要每一段都写好,比刻意追求一个完整的故事更有魅力。

  天芳散文的语言和晓雷诗的语言,这一次完全蜕主烃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语言。应该有散

  文、有诗,但在小说中,散文和诗都应该成为小说中的散文和诗,成为真正的小说语言。也

  正因为这样,这部小说才区别于其它小说。有的小说追求新闻报道式的爆炸效果,而这是一

  个追求艺术效果的作品。小说不能靠事件去冲击。这个小说显然企图用艺术来征服者,因之

  我读起来特别有兴趣。真是无从谈起,但写成了三十多万字。要达到这一点,可不容易。我

  还未读后边的时候,就在想象,等到把后边读完后,就发现和我想象的完全吻合。一切都是

  自然的。只有巨大而充匠心的劳动才能造成不露加工痕迹的作品。

  有的人可能把这种小说仅仅看作是语言讲究,这种认识是浅薄的。最主要是一种深切的

  体验和感受。这部书使我感受到了内容上的一种真诚性,这种真诚性又得到了一种强有力的

  表述。有的小说缺乏生活的真诚感,只是为写而写;有的虽然具备真诚,却不能通过艺术特

  别是语言的品味达到。而这部作品尽可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对生活的深切感受

  和理解,然后才是语言的表述,这两者的结合,才能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真

  价值就在于此。尽管描写是平静的,但内心充满了暴风骤雨。把读者引进心灵深处,这才是

  一个真正博大的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无边的宫殿。作家体验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读

  者是跟着作家提供的体验去思索的。因此,这部小说在外部的结构上似乎特别平淡,但具有

  真正内在的张力。

  《月亮的环形山》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开掘,它追求另一种格局的广

  大。《九三年》和《简爱》不同,一个着重于社会史的描绘,一个着重于心灵史的开掘,但

  不能说哪一个比哪一个更大更重要。实际上心灵的世界最大。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心灵通向全

  世界。《简爱》我读过不少遍,这种小说很有魅力。浅薄的书评家往往注意外在的形式上的

  各种小花招。不要为了扩大容量,硬把不相干的东西拉进来。

  《月亮的环形山》不是这样,没有从感情岔出去的描写。

  我从写小说的角度,边读边分析这部小说的章节和段落,最后认为,只能是现在这样

  写。很少得多余的,也很少有不到的。只能是这个样子。我认为小说应该这样,既要淋漓尽

  致,又要有所节制。不到火候,令人遗憾;火候太过,同样令人遗憾。艺术就是和谐,而恰

  如其分就是和谐。不到或多余,都破坏和谐。

  小说的博大,是作家对生活的视角要开放;仅仅把故事扯得东南西北,未见得开放。而

  这部小说在思维方式和揭示人物心理方面,都是开放的。作者过去的散文、小说或诗歌作

  品,都有拘谨感,这一次能够放得开,而且越到后来越放得开。重要的是,对那个时代的生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