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戍兵方退,英人援俄例借租此港,二十五年为期,其条约一依旅顺大连故事。
时李鸿章与英使反复辩难,英使斥之曰:君但诉诸俄使,勿诉诸我。俄使干休,
我立干休。李无词以对焉,狼狈之情,可悯可叹。所承其半点哀怜者,惟约他日
中国若重兴海军,可惜威海卫泊船之一事而已。
至是而中国割地之举,殆如司空见惯浑闲事矣。当俄、法与英为借款事冲突
也,法人借俄之力,要求广州湾,将以在南方为海军根据地。其时英国方迫我政
府开西江一带通商口岸,将以垄断利权,法人见事急,乃效德国故智,竟闯入广
州湾,而后议借租之,以九十九年为期。中国无拒之力,遂允所谓。
英国又援均势之说,请租借九龙以相抵制,其期亦九十九年。定议画押之前
一日,李鸿章与英使窦纳乐抗论激烈,李曰:虽租九龙,不得筑炮台于其山上。
英使愤然拍案曰:无多言!我国之请此地,为贵国让广州湾于法以危我香港也!
若公能废广州湾之约,则我之议亦立刻撤回。鸿章吞声饮泪而已。实光绪二十四
年四月十七日也。
至五月间,尚有英俄激争之一事起,即芦汉铁路与牛庄铁路事件是也。初盛
宣怀承办芦汉铁路,于廿三年三月,与比利时某公司订定借款,约以本年西正月
交第一次。及德占胶州后,该公司忽渝前盟,谓非改约,则款无所出。盛宣怀与
李鸿章、张之洞等商,另与结约。而新结之约,不过以比利时公司为傀儡,而实
权全在华俄银行之手。华俄银行者实不啻俄国政府银行也。以此约之故,而黄河
以北之地,将尽入俄国主权之内,而俄人西伯利亚之铁路,将以彼得堡为起点,
以汉口为终点矣。英人大妒之,乃提议山海关至牛庄之铁路归英国承办,将以横
断俄国之线路。俄公使到总署,大争拒之,英俄两国,几于开战,间不容发,而
皆以中国政府为磨心。万种难题,集于外交官数人之身。其时皇上方亲裁大政,
百废具举,深恨李鸿章以联俄误国,乃以七月廿四日,诏鸿章毋庸在总理各国事
务衙门行走,于是外交之风浪暂息,而李鸿章任外交官之生涯亦终矣。
案议和团时代李鸿章之外交,于第十一章论之。
西人之论曰:李鸿章大手段之外交家也。或曰:李鸿章小狡狯之外交家也。
夫手段狡狯,非外交家之恶德。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故西哲常言个
人有道德,而国家无道德。试观列国之所称大外交家者,孰不以手段狡狯得名哉。
虽然,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李
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而所谓联者,又非平时而结之,不过临时
而嗾之,盖有一种战国策之思想,横于胸中焉,观其于法越之役,则欲嗾英德以
制法,于中日之役,则欲嗾俄英以制日,于胶州之役,则又欲嗾俄英法以制德,
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
者。泰西外交家,亦尝汲汲焉与他国联盟,然必我有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
致人而不致于人。若今日之中国,而言联某国联某国,无论人未必联我,即使联
我,亦不啻为其国之奴隶而已矣,鱼肉而已矣。李鸿章岂其未知此耶?吾意其亦
知之而无他道以易之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
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不得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
以深为李鸿章怜也。虽然,李鸿章于他役,吾未见其能用手段焉,独中俄密约,
则其对日本用手段之结果也。以此手段,而造出后此种种之困难,自作之而自受
之,吾又何怜哉?
按胶州以后诸役,其责任不专在李鸿章,盖恭亲王、张荫桓,皆总理衙门重
要之人,与李分任其咎者也,读者不可不知。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
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
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
河,旋授商务大臣总督两广,在他人则为最优之差,面按之李鸿章一生历史,不
得不谓为投闲也。其闲之又闲者,为乙丙之间入阁办事,及戊戌八月至十一月退
出总理衙门,无可论述,至其治河治粤,固亦有异于常人者焉。附论及之,亦作
史者之责任也。
中国黄河,号称难治。数千年政论家,皆以之为一大问题,使非以西人治勿
士失必河之法治之,则决不可以断其害而收其利。当戊戌八月以后,李鸿章方无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