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匈奴列传正义》引《地理志》云:“临戎县北有连山,险于长城。其山中断,两峰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汉临戎县在今日内蒙古磴口市北,其北的“连山”非狼山莫属。汉代“土俗”称狼山“中断”处的要塞为高阙,说明高阙地名在河套一带行用已愤愤
久,不是史家新造。《水经·河水注》说今狼山口“两岸双阙峨然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也。”汉代至北魏河套一带的居民一向称狼山中断处的要塞为高阙,正是高阙在狼山的强证。
高阙是一处军事要塞,《史记》所述与高阙有关的战事,反映出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高阙与河南地区关系十分密切。赵武灵王古领高阙前后,大约河南地已归入赵国版图;战国末年赵国失去高阙,河南地也同时丧失,所以秦统一后有连取高阙、河南地之举。奏末河南地再度为匈奴占据,直到汉武帝元二年才重新收复,而收复河南地的关键仍是高阙的夺取。司马迁把古据高阙当作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功极盛的标志大书特书,字里行间实寓有高阙得则河南地安的含义。战国秦汉时“河南地”的中心区域在河套一带。]
夏,募民十万口徙朔方。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从主父偃议:“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灾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武帝时选强豪大姓不得族居。(《后汉书》郑弘列传注引《谢承书》)]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25)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关东大侠郭解亦在徙中。郭解拒命,乃族郭解。王太后为郭解请托,武帝从公孙弘议峻拒之。
[元朔二年(前127年),大侠郭解被捕获。侦讯表明,其亲手杀人案皆发生于朝廷颁布大赦令前。而在大赦令颁布后他的党羽犯下的杀人案,他则一概不知。按律郭解应无罪释放。在朝廷议决这一案件时,公孙弘却主张族灭郭解一家。理由是:“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
睚眦杀人,解不知,此罪甚于解知杀之。当大逆无道。”
汉武帝采纳了公孙弘的建议,族灭了郭解一家。游侠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上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以武犯禁,无视国家法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班固、荀悦之口肯定公孙弘建议族诛大侠郭解。王夫之则说:“公孙弘请诛郭解,而游侠之害不滋于天下,伟矣哉!”
司马谈以故交,安置郭解遗族于夏阳(韩)。]
秋,燕王定国有罪,自杀。国除。
出主父偃为齐相。主父偃跋扈贪赂,收诸侯金。
诛主父偃,族其家。
[“主父偃方贵幸朝,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无一人收者。惟孔车收葬之。武帝闻之,以为孔车长者也。]
元朔三年(B126,乙卯),31岁。
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谷蠡,即骨嘟,疙瘩)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降汉,封为涉侯。
三月,诏大赦天下。
王太后薨。
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初设内外朝。遂以卫青主内朝,公孙弘主外朝。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始通西南夷。
张骞自大月氏归,拜为太中大夫。
张骞去国计十三岁。张骞带回匈奴周边及西域形势地图。帝喜庆,令民大哺五日。
夏,匈奴数万骑攻入塞,杀伐郡太守,略千余人。
秋,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河南地而筑朔方。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甚众。
以中大夫张汤为廷尉。
[廷尉,主司法狱政。相当于今之公检法总长也。]
使卫青部将苏建筑朔方城。
命卫尉苏建(苏武之父)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襄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万余人。大胜,斩首万五千级。
元朔四年(B125,丙辰),32岁。
冬,行幸甘泉宫。
夏,匈奴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每路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
以董仲舒为胶西王相。
元朔五年(B124,丁已)33岁。
冬11月,免薛泽丞相,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以布衣为丞相封侯自公孙弘始。
[夏六月,诏“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丞相公孙弘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六月,公孙弘与太常、博士一起上书汉武帝,提出兴学、置博士弟子、任儒生为官的建议:
52书库推荐浏览: 江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