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打眼_白明【完结】(34)

阅读记录

  真是人在衣服马在鞍,就冲肯的这身打扮,再加上他脚底下的那只大号的黑色皮箱,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海外夺宝奇兵也说不准。唉!也许我不该总拿“北京大爷”的话去损他,从哪儿看人家的日子都比我过得滋润多了。

  “远富近贫以理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我一时想起来,这幅号称是曹雪芹先生写过的对子。

  肯用小勺搅动着咖啡说:“老兄,跟我一起干吧。我在国外,你在国内,咱们来他个珠联璧合、内外接应。趁着大陆古玩升值的大好时期,大大地赚上一把如何?”

  我说:“真格儿的,您说的还——还挺诱人,只是您买回来的东西,我总有那么点儿不放心。您别见怪,我这个人小心眼儿,这打小你是知道的。”

  听了我说的话,肯仍旧是笑道:“真假老兄你就不必担心了,我也不是吃素的。再说那边的人很讲诚信,这我比你清楚。”

  然后他一边打开皮箱一边说:“我这次带回来的东西,就特有来头,据说是当年慈禧皇太后送给某外国公使的一件瓷器,后来辗转到了一位叫威尔士的古玩店老板的手里,现在让我给碰上了,你说我该怎么办?那还废什么话——拿下呗!”

  话没说完,一只硕大的月白色花瓶已经摆在了我的面前。接着,又有几件文玩杂项也被请出了皮箱。那花瓶的学名应该叫“赏瓶”,月白色的釉底上遍布“开片”,紫口铁足,是仿宋代哥窑的作品,大小为“五百件儿”(指瓷器的规格)。大赏瓶上用雕瓷的方法,堆塑出了一条蟠龙,张牙舞爪的,乍一看,能把人给唬一跟头……得——完蛋操!

  还真让我这乌鸦嘴给说着了,肯从国外买回来的所谓古玩,基本上都是大瞎活,属于开门见山的赝品。首先这物件儿从外形上看就不合制式,反正我没见过白花花的大赏瓶上跟古藤绕树似的蟠着一条黑糊糊、粗制滥造的说龙不龙、说长虫不长虫的玩意儿。要是追追根儿,八成是有点仿清代“双螭尊”的意思,却又似乎是凭空想像,连照葫芦画瓢都够不上。所谓清代“双螭尊”是雍正时期的作品,乃“尊古”唐代的“双龙尊”造型,听着都觉着挺复杂的。此种器物有大有小,洗口、长颈、长圆腹,最漂亮的地方是两边对称地镶着两条螭龙,螭首衔着器口,螭尾连于器腹,给人以这对儿螭龙有随时叼起宝瓶腾空而去之感。古朴中透着威严,非常符合咱们雍正皇帝的气度。肯哪里见过这些宝贝呀?结果是拿个棒槌就认针(真),逮着条“龙”就敢往皇上那靠……

  看着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破烂儿,我肚子里的坏水儿想憋都憋不住,一个劲地往外冒。

  我先用手摸了一下那瓷瓶,猛地又把手给缩了回去,叫道:“呀——烫手喂!”

  肯先是一惊,也用手去摸,问:“不烫呀?你怎么啦?”

  我只是坏笑地看着他不言语。

  肯就急眼了,问:“我说老兄,您别跟我打哑谜好不好?什么意思呀这是?”

  我说:“烫手你都不懂?就是新烧制的呗,还烫着呢。告诉你,这玩意儿从瓷窑里出来不超过十年,是开门的瞎活儿。什么慈禧太后赏的,我敢肯定,你奶奶当年的嫁妆都比它强!”

  肯立时脸色煞白:“你——你真敢肯定?!”

  我说:“你家白三爷别的本事没有,鉴别这么个破花瓶还是绰绰有余。不相信我的话没关系,你可以再请别人看,如果大家都说此物是真品,我当着您的面儿把它给嚼巴嚼巴吃喽,连口水我都不用就——噎死我活该!”

  这时候的肯已经是脖子流汗,他气急败坏地把领带扯开,然后又摞胳膊挽袖子,像要跟谁玩儿命!

  我趁热打铁地说:“尊敬的邹肯先生,我国的民间有一句名言,不知阁下还记得否?叫‘不是金钢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您带回来的这个破玩意儿,原本不定是哪个王八蛋拿去蒙老外的,没想到这漂洋过海的土地雷又翻过来把咱自己的同胞给炸了,这真他妈的让我感到痛心疾首,都哭得过儿啦……”

  肯大喝一声:“别说啦!我发克(Fuck)威尔士他们家的八辈儿!你!你兜里有烟吗?赶紧的——给我一支……”

  他看上去,像一只发怒而又绝望的波斯猫。

  %%%本回提示:

  警惕,应该说这是智者的一种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往往会受到地域的限制,超出了一定的地域范围,说不准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一个物件儿,放在地摊儿上,也许无人问津,但是摆在欧洲的某展柜里,再配以柔美的光线,兴许就成了“珍玩”。遇上个既没有十足的鉴别能力,又时时贪心作祟的主儿,您说他不打眼谁打眼?

  被刷满了油漆的“老古瓷”(1)

  老于是我认识的一位懂画儿之朋友,国画、西画他都喜欢,在纸上或者布上多少有两把刷子。他常以自己懂画儿为自豪,了得吗?懂画儿就是懂艺术呀!这可是触类旁通的。你知道什么叫“皴擦法”吗?你知道什么叫“渴笔焦墨”吗?不知道吧!得——那就好办了!

  于是,凡是带色儿的东西,老于都敢发表评论。

  老于退休以后,闲来无事,就组织了一帮孩子,到乡村开展“美术夏令营”。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乡下古村落,据称当年“宋辽相争”时,杨家将里的某位英雄曾在此屯兵并大破辽阵。近几年,这里竟热闹了起来,有写生画画儿的,有到农家院来旅游的,乡亲们的生意自然也就红火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