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_韶华【完结】(137)

阅读记录

  《燃烧的土地》1956。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沧海横流》1979。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浪涛滚滚》1962。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过渡年代》(上、下卷)1985。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茅盾评点本 “浪涛滚滚”》1991。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三角 红黄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出版

  《寻找悲壮》1999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

  《深秋》1983《春风》

  《疲劳》1994《芒种》

  《族长之死》1994《海峡》

  《小行星会议--平安无事》

  《糊涂姑娘荒唐事》1993《海峡》

  《首发式》1998《海峡》

  短篇小说集∶

  《荣誉》1950。东北新华书店出版

  《战斗中的友谊》1951。东北新华书店出版

  《沸腾的山谷》1960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巨人的故事》1961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身边人物志 》1988 作家出版社出版

  《韶华小说选》 1989《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你要小心》198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韶华卷》(当代名家新作丛书)1995“海峡出版社”出版

  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说假话年代》1999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记实文学《做噩梦年代》2000新华图书网发表电子版

  散文集∶

  《北海道纪行》1982。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随笔选集∶

  《谈天说地》1995。群众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集∶

  《银河群星》1995。作家出版社出版

  《爱国华侨企业家潘洪江》1993。香港出版社出版

  寓言集∶

  《风筝和雄鹰》1982。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新聊斋夜话》1995。作家出版社出版

  主编策划的四卷本历史故事集《腥风血雨话宫廷》

  (其中《上书》《舌头》等被译成前苏联及东欧多国文字。

  《在上边和下边》被译成日文。

  另有多篇寓言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

  从1999年至今,写了一系列政论性文章:《回眸反腐败》,《体验选举》,《政绩也要打假话》,《另一种腐败》,《地方包庇与打击不力》针贬时弊,呼吁廉政建设。分别发表在《北京观察》《文艺报》《政法专刊》等报刊上。

  doubleads();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回目录

  后记

  这是我写的第十部长篇了。小说写完了,可是话还没有说完。

  这二十来年,要形容我国的形势,好像一阵疾风,把门和窗子都吹开了,一阵尘烟夹杂着各种物品拥进了房子。

  过了一刻,尘埃稍定,往门窗外一看,有亿万富翁,有无赖小偷,有万丈高楼,有茅草小屋,有总统选举,有议会吵架,有如水的美元,有灿烂的霓虹……五光十色,应有尽有,闹得眼花缭乱。

  回头再看室内,中堂的“寿”字被吹落了,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对联,也不知道被刮向何方。一个宋朝的古瓶被吹倒破碎了。吹进来的东西也很多:美元英镑,马克日元,大亨们的传记,桌面上的电脑,机器洋娃娃,款爷旅行家,哈巴狗和波斯猫,蚊子和苍蝇……如果分类整理一遍,得费很大功夫。

  用木棍头往墙角一扒拉,吹进来还有文学艺术一类的东西,这里,我们必须细看。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风格、流派。有的标明“新”,有的标明“新新”,有的标明“新新新”。有的是真“新”,有的因为没见过,对我国说是新的,对外国,则是半个或一个世纪以前的旧货。因为新,有人又好奇,便学将起来:照抄照转的,把西服改为“中山服”或者长衫马褂的,西装上衣缝上块长布作连衣裙的……反正只要“新”就好,加上一阵炒作,一时身价百倍。

  等待又加冷静时,再仔细斟酌,原来那些吹进来又打着当成新旗帜的,是从旧衣服上扯下来的一块布;奶油蛋糕加上山西陈醋,怎么吃也不顺口。没有生活积累,只靠少女时期一点青春躁动作题材,写来写去的,无非是“三角”、“四角”,“五角”、“六角”的自我重复。……外国闹了一个世纪的思潮,我们在几年之内,重复走了一遍。

  现在好像要想一想该怎么往下走了。

  回顾这一二十年,我从来没有反对和排斥过任何新的东西,但我从来也没有受到任何“风”的吹动。我深知,作家是属于时代的,作家不可能不受自己时代、社会、个人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制约。勉强去学,就“画虎不成”了。我学不了青年作家;他们也不一定学得了我,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历史磨难。我的一贯思想是:我就是我,我坚持我!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人生价值,注定文艺要去“载道”,要去“载德”。怎么也改不了,怎么也“空灵”不起来。

  不影响读者一点什么,你写作干什么呢?

  当我们想想怎么往前走时,不妨回头看看历史。历史是一部巨大而无情的筛子。它筛选着一切事物,也筛选着文学艺术。在历史上,什么文艺作品留下来了,什么东西被筛下去了,很能说明问题。在历史上凡是反映社会生活,凡是为人民呼喊,凡是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凡是推动了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这样的作品都留了来了。那些无病呻吟,个人向隅而泣,或者在形式上玩点花活儿,无论中国或外国,同样都被历史的“筛子”给筛下去了。在我国的科举制度中,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的“八股文”,写了好几万篇吧?可是,留下来几篇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