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援引美国宪法第5 修正案——“不得迫使任何人在任何刑事案件中提供对
本身不利的证据”——作为掩盖自身罪行的护身符,拒绝回答任何实质性问
题,妨碍了调查的进一步展开。相对而言,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
兰大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勇气,他表示:“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可
以把一切都告诉国会。”因此在作证时麦克法兰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其证词
可靠程度也较高。可结果发现,他越是吐露真情,调查人员就越是抓住他不
放,而对那些信口雌黄作假证或以沉默作回答的反倒奈何不得。更令人气愤
的是,因为麦克法兰的证词常与他人的证词大相径庭,故时常受到质疑。每
当这时候,麦克法兰极其希望白宫有关方面能助他一臂之力,设法弄清产生
不同证词的原因。可白宫方面冷若冰霜,无丝毫反应。国务卿舒尔茨、司法
部长米斯、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等人甚至还落井下石,矢口否认麦克法兰所
作证词的可靠性。一向对里根总统忠心耿耿的麦克法兰就这样被白宫轻蔑地
抛弃了。世态炎凉人情薄,麦克法兰为此伤透了心,整日长吁短叹,忧郁寡
欢,有时甚至独自向隅而泣。为寻求永远的解脱,1987 年2 月9 日清晨,他
吞服了25 至30 片镇静药品“企图自杀”,结果被妻子发现,急送马里兰州
贝塞斯达海军医疗中心,经抢救从黄泉路上被拉了回来。这样,麦克法兰暂
时逃脱了被迫前往托尔委员会作证的命运。
麦克法兰想死而未得死,偏偏有人不想死却被阎王爷找了去,此人就是
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
凯西是“伊朗门”事件中的又一关键人物,正是他鼓动如簧之舌使里根
最终决定与伊朗恢复接触、进行幕后交易。丑闻败露后,年已74 岁的凯西自
然就成了被调查的重点对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电脑资料显示,凯西与诺思
曾进行过多次交谈,因此他不仅对美伊以武器换人质的交易一清二楚,而且
熟知诺思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转移款项的情况。但他在听证会上常常避重
就轻,闪烁其词。 1986 年12 月15 日,在预定去参议院专门委员会作证的
前两天,凯西突然中风病倒,住进了医院,第2 天作了脑肿瘤摘除手术。术
后凯西元气大伤,不久就半身不遂,说话困难,丧失了出庭作证的能力。在
这种情况下,他于1981 年1 月底辞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职务。尽管人们期
望能创造奇迹,让凯西重新站立起来协助解开“伊朗门”事件的重重谜团,
可天命难违,1987 年5 月6 日这位权势熏天的前情报局长终因脑肿瘤并发肺
炎而呜呼哀哉了。
老友故世,里根不免伤悲。但在祝祷亡友之灵早日升入天国的同时,里
根大概也在暗暗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凯西的逝去,一些重要的证据也
消失在黄泉路上了。
托尔报告出 里甘挂冠去
经过3 个月的调查取证,1987 年2 月26 日,托尔委员会率先向里根总
统和新闻界提交了一份厚达282 页的报告。
托尔报告主要谈了美伊之间的秘密武器交易问题,对里根总统一再为其
中东政策辩护表示异议,指出有关伊朗的行动“几乎从一开始就成了一系列
的以武器换人质的交易”,虽然目前尚“无法判断”里根总统是否事先批准
了1985 年那几次向伊朗运送武器的行动,但“总的说来,本委员会认为有理
由得出里根确实在事先批准了这些行动的结论”。尽管里根总统允准美伊秘
密接触的直接目的是希望美国人质能早日从黎巴嫩获释,但“这一段令人痛
心的历史有力地证明美国根本就不该卷入这些武器交易”。
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后将所得款项转交尼反政府武装问题,托尔报告认
为,整个事件“一直是,而且在有些方面仍然是很令人费解的,整个事件无
法完全解释清楚”,同时指出主要当事人诺思按时间先后次序写的所谓大事
记破绽百出,令人无法卒读,这再次证明“诺思中校要么出于自愿,要么受
命于他人而在积极设法掩盖真情实况”。
托尔报告对里根总统进行了貌似严厉实则温和的批评:里根总统一心想
救出美国人质,就偏听偏信了国家安全委员会那伙人的“馊主意”,同意向
伊朗出售军火;在具体执行时,他又放手让那帮人胡来,不闻不问;尽管国
务卿与国防部长对此一再提出异议,但里根置之不理,一意孤行,没有经过
多方论证、深入探讨就贸然行事;到后来,他竟然瞒过国会,干脆将持有不
同看法的国务卿、国防部长也丢在一边,令人不可思议。总之,总统应对国
家安全委员会的荒唐行为及其后果负责。报告同时指出,里根总统对将出售
军火所得款项转移给尼反政府军一事并不知情,美伊秘密武器交易事件败露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