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_刘墉【2部完结】(21)

阅读记录

  独自承担

  据说印地安人爬山,如果不慎失足,即使是坠人深谷,也不发出惊叫,为的是避免他人受惊而产危险。

  对于无可挽回的厄运,独自承担,这是一种成熟,也是壮烈的表现!遗忘时间

  我有一对朋友,先生做生意,整年在外忙碌,妻子是艺术家,终日沉湎于绘画,奇怪的是两个人都不容易老,看来比他们实际岁数年轻得多。我有一次问到他们的养生之道,答案非常巧妙。

  “忙碌使人忘了时间,艺术使人不感觉到时间,既然时间已经不被记起,便像是静止般的,不易催人老了!”临渴掘井

  电话局查号台的小姐,应当是最忙碌的了,她们整天不停地为市民查号,难得有片刻的空闲。我曾经访问一位查号小姐,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工作轻松一点,她口答:“只要打电话的人查号之后,不要急着立刻拨号,而以几秒钟时间,把查到的号码用笔记下来,避免日后再查同一号码,就能减少许多查号台的工作,而且也可以为打电话的人,节省许多时间。”

  这不是大家常犯的毛病吗?我们总是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为日后的同一问题着想;常临渴掘井,却不未雨绸缨。

  认定方向

  我有一次坐在车上看到旁边一辆空计程车违规肇祸,就抱怨他说:“空车没有载客,应该从从容容地开才对,为什么还这样漫无章法呢?”正在驾驶的司机却侧过脸回答:“就因是是空车,所以容易出事!”空车的驾驶因为急于找客人,总是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正要左转,心想右边客人或许多些,又临时改为右转,所以速度虽不见得快,却最易出事。倒是载了客人的车子,司机心里有一定的方向,纵使开快,也不容易肇事。”

  多么有道理啊!我们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认定方向的人,速度快而平稳;没有志向而访惶犹豫的人,不但速度慢,且容易出错。

  天才与流星

  常听人说天才多半体弱而短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据专家研究,天才往往有比一般人更好的体质,只是常因为用功过度,而害了自己的身体。

  传说在唐代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每天一大早就外出发掘灵感,偶有心得则写在纸条上投入锦羹,回家之后再彻夜整理,除非大醉或家里有丧吊的事,绝不间断。他的母亲见他这样用功,曾担忧说:“这孩子恐怕要呕出心血来,才肯停止。”果然李贺在二十六岁就死了。

  天才常像是流星,以最快的速度和璀璨的光亮,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或许正因为他们有着更炽烈的情感,锲而不舍的态度和不到力竭绝不终止的持续力,所以能造成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而成之为天才。但也总是留给世人“如果他们略加保养身体,不那么早逝,恐怕会有更多好作品出现而影响更深远”的惋叹。

  抢戏

  在演戏的时候最怕一种会抢戏的演员,因为他们的演出过火,即使在不需要他讲话的时候,也要挤眉弄眼,吸引观众注意,结果自己也了风头,整出戏的力量却减弱了。

  处世也是如此,该我们讲话的时候尽可发表,非以我们为主的场合,就当保持缄默,如果个人主义太浓。处处要求表现。反倒会使整个团体受到影响。

  大胆与工谨

  提到齐白石,就令人想起他红花墨叶的“简笔画”。其实白石老在早年是由工笔入手的,有时细到连人物纱衣里透出的锦缎花纹都能表现出来;更由于他擅于画工笔仕女,而有“齐美人”的雅号。

  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早期都是由工细写实入手。不论西洋的素描或中国的临摹,总要先充实自己观察表达的能力,取前人的章法,然后才能由繁入简,由纤细秀美而豪放朴拙。如果想一人手就用笔脱略,故作潇洒,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这也就是毕加索与张大千,晚近作品虽构图简单,用墨大胆,而早期却细腻工谨的道理了。

  流年暗中偷换

  许多蒙古人不说多少岁,只说“有了多少回”,意思是过了多少度春天。在北国,季节的变换特别鲜明,春天的萌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萧瑟,冬天的沉寂,各有各的风采。春去春回,也给人特别深刻的感觉。而在台湾,四季的变换,不太明显,尤其在繁忙中逝去,很难自觉,只有到月历撕去最后一张,才给人一种“又过了一回”的感伤。

  古诗中说“流年暗中偷换”,真是描写得太传神了,时光的手,就是在偷偷地更换日子,更偷换了我们的黑发为白发,健壮为衰老,敏捷为迟缓,偷换了我们的生命力死亡,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时刻警醒,分秒必争呢?尽在不言中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大会上说“法”,拿着一朵花,面对众人,一句话也不讲,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释迎就把法门传给了迦叶。

  这虽然只是有关禅的一段故事,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同样的情形,所谓“尽在不言中”,于心灵的沟通上,常有更完全的感应,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这个纷杂嚣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敏锐的心。

  增益己所不能

  李后主与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最著名的词人,而她们的遭遇也是相近的。由后主的宫廷生活与易安的恋爱时期,到后主的失国北上与易安的夫亡南渡,同样给予他们强烈的打击,但也因此造成词风由清丽婉约而雄奇凄厉的变化,更增加他们作品的广度与力量,奠定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