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_刘墉【2部完结】(22)

阅读记录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事,就近处看,虽是祸,就远处看,未尝不是福,因为那些刺激、震荡,带来的常是“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童年的眼睛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童话,在童话里说纺织娘会纺纱,牵牛花会吹喇叭,彩虹更搭起了七色的桥……童话充满想象,它不但充实了我们几时的生活,更永远美化我们的心灵,所以即使到成年,我们还总是会以儿时眼睛看这个世界。

  在国内为大人们写的书相当多,但是为儿童创作的东西却显得贫乏,除了那些古老的吴刚伐木,月里媳娥和西洋的安徒生、格林,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些现代中国的童话,这样不但能充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也可以培育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下一代。

  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们常形容人读书不精是“不求甚解”。这句话原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并非绝对不好,因为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着超乎表面的意思。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如果硬要从某个角度去看,或是写得更明朗,也就少了弦外之音,不够耐人寻味了。

  过度地了解,反倒容易减少美感,读诗做人,常是如此!玉兰花

  “花总是要谢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觉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给没有花的人,让我们庭院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从此全家人就都这样做,它使我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树上的花朵似乎也开得比以前更繁盛了!

  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得过多,反而不感觉它的美好,何不将它分给那些需要的人呢?

  让我们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个人的身边;让我们狭窄的快乐,扩展到社会每个角落;让我们家中的炉火,温暖每颗寒冷的心;让我们阶前的灯,照亮每个夜归人的路;让我们从别人的笑验上,看到自己的笑吧!盈与虚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计合死生;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只要你细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看似无常,却是有常;看似残破,却是完满;看似动荡,实则凝止。它们千年万年总脱不开盈与虚、死与生、否与泰、寒与暖、消与长、日与夜,合与分、得意与大意、繁荣与凋零的更换。

  所以熬尽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残冬,你便无需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镜子

  朋友就像是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但镜子也有不同,有些镜子大,可以照全身;有些镜子小,只可以看眉眼;更有些哈哈镜,足以扭曲我们的形貌。

  大镜子可以给我们通盘的指正,小镜子可以使我们随时检点,至于哈哈镜,除了逗人一笑,就毫无用处了。

  句点、叹号、问号

  生命就像是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惊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惊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了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万花筒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万花筒,透过那些镜子,能够看到数不尽的美丽画面,不停地转,也就不断地变化,其实打碎了,里面只不过是一些彩色的小片罢了!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随着生命的转动,许多事情都是那么多彩多姿、交织幻化,其实看穿了,不过是一些简单的人、物而已!怀疑

  我们常用“怀疑”这个词。怀疑使科学家推翻以前的定律,怀疑使奥赛罗勒死了德斯底蒙娜,怀疑可以使兄弟反目、夫妇仳离,也可以使科学进步、思想成熟。

  古人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又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对于知识我们应有怀疑的精神;对于朋友,则当采信任的态度。

  气质与风格

  文艺界人士常说“气质决定风格”,气质是讲人,风格是说作品,但是能相互影响,所以我们由作品的风格可以见出创作者的气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与风格,不能去摹仿别人,也不必去从事摹仿,因为唯有独立的气质才能成为特殊的风格,也唯有独立的风格才能造成伟大的作品。

  疏放的空间

  常听人批评现在许多杂志的设计,往往版面大,文字用的却少,有时寥寥几行字,其它都是空白,使人觉得是种浪费。其实空白称为“视觉疏放的空间”,为的是消减我们视觉的紧张性,以注意文字的内容,反比那些密密麻麻的排列更见效果。

  同样的道理,高楼林立的都市,需要绿地;紧张忙碌的工作,需要休闲;连那国画山水,都要在屏山障蛐外,留许多空灵不画处。

  繁密紧张间,适度的疏放,真是太重要了。

  真的真与假的真

  当一个人撒谎时,不论他讲得多么动人,只要我们知道他是讲假话,就一定会以虚伪为由而拒斥他。但是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明知其为虚构、杜撰、想象的,仍可能深深为之吸引、衷心为之感叹。

  现实的生活,是真实的,所以现实的人生,需要以写实来对待;艺术作品,是再创造的,所以只要感性的真实,也就足够了!雅俗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