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_公木【完结】(112)

阅读记录

  阁",圆明园内一阁称"文源阁",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内一阁称"文津阁",连同文渊

  阁,谓之"北四阁"或"内廷四阁"。又以江浙为人文渊薮,在扬州的大观堂建文汇

  阁,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建文澜阁,各贮全书一部,称为"南三

  阁"或"江浙三阁",允许士民赴阁,传观抄录。到乾隆五十五年,七部全书才全部

  缮写完成,送藏七阁。从开馆修书算起,共经历了18个年头,才告竟成功,以

  十数年之岁月,成如此壮观宏伟之巨构,实在是古今中外所仅见。

  编纂期间的校勘工作,费些周折。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初览进呈的部分抄

  本,发现讹误很多,遂于五月二十六日批谕:“进呈各书,朕信手抽阅,即有论

  舛。其未经指出者,尚不知凡几?既有校对专员,复有总校、总裁,重重复勘一

  手经数人手眼,不为不详,何竟漫不经意,必待朕之遍览乎?若朕不加检阅,将

  听其讹误乎?"从此以后,校勘考核更严,经纪晓岚复勘文津阁的藏本,查出誊写

  错落字句,偏谬之书各六十一部,漏写《永乐大典》三部,漏写遗书八部,缮写

  未全者三部,坊本抵换者五部,文字舛误者一千余条。

  其他六阁的藏书,自然会有此类情形。事实上这么多的书,讹误之处在所难

  免。早在编纂之初,纪晓岚就意在避免差错,严格校对,处罚出现差错的纂修官

  和各处人员,时时有之,但防不胜防,屡屡出错。纪晓岚亲自查问,各纂修官推

  诿处分,不肯承认是自己的差错,尽管册簿记着某人负责某书,也不肯承认,说

  是:记录簿记错,张冠李戴了。纪晓岚便也作罢,不再硬逼。他在墙壁上题了一

  首诗:张冠李戴且休谈,李老先生听我言。

  毕竟尊冠何处去,

  他人戴着也衔冤。

  再说那些校勘官,还有一段给皇帝拍马屁的秘事:就是在进呈御览的书中,

  每一页的头一个字,故意写成错字,留待乾隆校阅指斥,好让皇帝显得圣明。如

  果错字没有被乾隆发现,那么就成为御定之本,即使校勘的官员发现,那也不敢

  改正了,这真是荒天下之大唐!

  也难怪事与愿违,拍马屁拍得太不是地方了。皇上发现伪谬如此众多,龙颜

  大怒,责令重为校正,因此负责校勘的官员,受到处分的人次,为数众多,也是

  罪有应得。

  总校官陆费墀,受的处分最重。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三阁藏书的面页、

  木匣,皇上责令由他出资装治。有了经济制裁还不算,仍下吏议夺职。这下更麻

  烦了,不久陆费墀便在忧愁之中死去。这时皇上又下令籍没陆费墀的家产,只剩

  下千金,用来赡养妻子儿女,其余的全部作为三阁藏书的装治之用。陆费墀,字

  丹叔,复姓陆费,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任

  《四库全书》的总校官后,像纪昀、陆锡熊一样,接连升迁,初擢侍读,累迁礼

  部侍郎,但因校书一事,落得个家破人亡。

  陆锡熊与纪晓岚同为总纂官,虽然没有取得纪晓岚那样大的成就,但受到的

  处分却不比纪晓岚轻。皇上谕命将《四库全书》"重为校对",此番的缮写之费,

  "责锡熊与昀分任",陆锡熊掏了大部分,纪晓岚拿小部分。又诏令陆锡熊去奉天,

  校正文溯阁藏书,没等校书完工,陆锡熊便命归黄泉,死在了奉天。

  总纂、总校几人中,最幸运的还数纪晓岚。承上诏谕特准免议,但他身为总

  纂,在责难逃,就让他出点钱了事。直到七阁《四库全书》全部告竣时,纪晓岚

  的官职已升至礼部尚书。这当然是因为与他受命篡改遗诏有关。但皇上深知他勤

  勉于事,编纂、校正不辞劳苦。那年夏天,乾隆到总纂处巡视,看到纪晓岚脱光

  膀子苦干的情景,圣心为之感动。更有意思的是,由此而后,乾隆得了个"老头子

  "的雅号。事情是这样的:盛夏天气,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像窒息了一样。圆明园

  里的青枝绿叶都给晒蔫了,鸟儿热得不敢张口啼鸣,宫女太监不论在殿内、殿外,

  都汗流如雨,手中的扇子不停挥舞,但扇出的风并不凉爽,热乎乎的,越扇越流

  汗。乾隆帝在宫中,虽然有人服侍,扇子不停地扇着,仍然感到闷热难耐,深悔

  此年因朝事耽搁,没有去热河,这一夏天只好硬顶过去了。

  这天午后,乾隆在圆明园清旷楼后面的"澡身浴德池"内洗了澡,想起到南书

  房看看,巡视一下《四库全书》的校勘情况,带上两个侍从太监,在树荫下东绕

  西转,来到了南书房,这时虽天近黄昏,但暑气仍然很炽,刚洗过澡的乾隆,也

  已是大汗淋漓了。

  这时纪晓岚正忙着伏案疾书,因为他从年轻时就怕热,虽然这几年身子削瘦

  了许多,但仍然容易出汗。他看今天在场的陆锡熊等人,都在一起共事十多年了,

  日常调侃惯了,也不介意什么,就干脆脱去了上衣,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光着膀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