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干起来。正聚精会神忙的起劲,忽然听到门口有太监"唵唵"几声喝道的声音,
知道皇帝来了。
那几位翰林见皇上驾临,都急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低着头候着。纪晓岚这
回傻眼了:如果赤背接驾,那是对皇帝失礼不尊;但当下穿衣接驾,衣服挂在书
房的另一头,已经是来不及了,离身边不远正是排书橱,他灵机一动,立刻将身
一闪,躲到书橱后边去了,想等乾隆走了,他再出来。
其实,乾隆进门时,已经看到了纪晓岚,见他光膀子,闪到后面回避,也没
有怪罪的意思。
那排书橱不高,纪晓岚又是高高的个子,如果他直立在那里,那他的头就会
露出来。更何况这时,他的辫子盘在了头顶上,显得高些,便只好蹲在了那里。
这一切乾隆心里清楚。匆忙之间,乾隆想开开纪晓岚的玩笑,就故意在这里多停
留一个时辰,让纪学士在那里好好地多蹲上一会儿,让他品尝一番,看那蹲藏又
闷又热的滋味,是好受还是不好受!
乾隆同陆锡熊等人说了一会儿话儿,又察问了编修进展情况,便吩咐翰林们
各自落座,只管忙自己手中的事,自己却笑吟吟地在书房里走动,东看看,西看
看,不时地向纪晓岚所在的地方看上几眼,心中暗自好笑。
纪晓岚蹲在那里,闷热难耐,汗流如雨。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听听没有了皇
上的声音,便从书橱的一侧探出头来,向陆锡熊问道:"老头子去了?"屋里的人
听了暗吃一惊,谁也不敢答话。
乾隆故意问道:"谁在那里讲话?"
纪晓岚听出是乾隆的声音,赶快回答:
"微臣纪昀,在此给皇上叩安。"
“为何不出来?"乾隆不动声色。
"适才室内闷热难耐,臣最畏暑热,故而写字时脱去衣服,赤身露体,不敢见
驾。"乾隆说道:"恕你无罪!快出来说话。"纪晓岚早在那里憋闷够了,便起身出
来,跪在地上叩头,浑身汗珠直往下淌。人们看了暗暗好笑,但又不敢笑出声来。
乾隆说道:"天热难耐,赤臂修书,朕不怪罪。你刚才说的'老头子'大概是给
朕起的绰号吧?"纪晓岚跪着没有答话,乾隆接着说道:"你是内阁学士,肚子里
是不空的;如今且把'老头子'三字,给朕讲解清楚。若讲得不差,便恕你无罪。
"纪晓岚虽然当着众人,对皇上毕恭毕敬,但毕竟是和皇上亲近惯了,便大胆地说
道:"陛下莫恼,且听为臣解说。'老头子'三字,是京中唤皇上的通称。实为尊敬
之意,并非微臣给圣上起的绰号。"纪晓岚抬头看皇上,乾隆正不动声色地坐在椅
子上听着,便接着说:"我主为天下有道明君,臣民皆呼万岁,这不是'老'吗?
皇上是万民之首,'头'也。"
听了他这几句话,乾隆已面露喜色,捋着胡须问道:"那么,第三个字呢?"
“皇上又称天子,天之'子'也。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老头子',这是尊敬皇上
的称呼,并不是诽谤皇上的绰号。"乾隆听罢,忍不住"呵呵呵"大声笑起来。
从此以后,在宫中常有人称皇上为"老头子",乾隆听见,也不生气。在皇上
审阅《四库全书》抄本,因讹误发火生气时,有人趁机上奏,疏请将纪晓岚部议
降职,皇上想起'老头子'这件事来,觉得纪晓岚劳苦功高,忠勤可嘉,遂驳回疏
请,诏谕特准免议。
至于陆锡熊、陆费墀以下的校勘人员,有很多人所受的处分是很严厉的。翰
林蔡葛山就是其中一员,他与纪晓岚交情很深,曾向纪晓岚发牢骚说:"我校四库
书,因为讹字夺俸,实在觉得冤枉。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些年,白白辛苦了一
场,不但得不到升迁,还把这些年积存,全搭进去了。"纪晓岚劝慰道:"事已至
此,先生何必太认真?因此事受罚之多,多至几百人。您与他们相比,境况尚属
不错。您不见总校陆费犀,新近郁郁而死,落得倾家荡产,人亡家败吗?
先生何不想想,若非此事,那些遗书秘籍,一生还会有读到的机会吗!"“要
说也是。"蔡葛山点点头,"我确有一事,深得校书之力。”
“是哪件事?"
“我的一位幼孙,偶然吞下一枚铁钉,郎中以朴硝等药,攻之不下。幼孙日
渐弱,就在这时,校《苏沈良方》,见有小儿吞铁物方写道:'剥新炭皮研为末,
调粥三碗,与小儿食,其铁自下。'依方试之,果然炭屑裹铁钉而出。我这才知道
杂书也有用啊!"说完蔡葛山欣慰地笑了。
《苏沈良方》一书的作者,是苏东坡和沈存中,他二人是宋代的学者,都对
医药很有研究,宋人将他们的药方,集成此书。到清朝初期,世上已无传本,只
有《永乐大典》收其全部,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十分珍视这一文化遗产,
便嘱咐纂修官王史亭,将此书排纂成帙,刊印出来,使之在世上流传下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