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都不挑勾。
果然大比揭晓后,纪氏子弟,同科中了七、八个举人。直到几十年以后"'也
'字不挑勾"的事,才从纪氏后人口中传出来,纪晓岚和那年中举的纪氏子弟都已
作古了,因而未曾引起什么风波。
回头我们再说乾隆五十五年,正是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循例又到热河避暑。
乾隆每年巡幸热河,必于中秋后一日进驻木兰围场,重阳节后启驾回京。沿途有
座万松岭,满山皆松,青翠盈目。万松岭建有一座行宫,乾隆每年在这万松岭行
宫过重阳节。
万松岭行宫的装饰已经陈旧,就吩咐扈从的大臣彭元瑞,将官内旧有的幅贴
联语,一律换成新的,待到九月九日,登高时一体检阅。
彭元瑞奉旨之后,立即遵命行事,构思新的殿额,写作新的联语。当时是八
月中秋之后,离重阳节尚有二十几天的时间。彭元瑞是文章圣手,这个差使对他
来说不难为之,他连夜构思,进展很快,自忖能够从容复命。
但是在他构思行宫金殿正中的一联时,看到满山葱绿,青松遍布,立刻想出
了一句切合环境事物的上联:"八十郡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上联写出之
后,彭元瑞十分满意,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十八公"合成松字,既符合"万松岭"
的环境,又含有祝寿之意。不过,任期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满意的下联来,急
得他坐立不安。
这时彭元瑞想起了京中的纪晓岚,心思:"这对虽难,但肯定难不住纪春帆!
"急忙派遣专差,连夜驰赴京城,向纪晓岚求援。
纪晓岚正在家中校改《滦阳消夏录》,闻听彭元瑞派专差,从万松岭行宫赶
来求见,笑着说道:"莫非芸楣又要考我?"等他打开书札一看,果然是为了一副
对联,于是提起笔来,在原函后面的空余之处,写出了下联:"九重天子,年年重
九节,塞外称觞。"随即交给差人。专差又十万火急地,驰返关外万松岭行宫复命。
彭元瑞看了下联之后,叹道:
"春帆真胜我一筹!"
总算赶在重九节前,完成了行宫楹联全部换新的事宜,彭元瑞松了一口气。
九月九日,乾隆皇帝登高的时候,看了非常高兴,一再称赞不已。
十月回到京师,乾隆特别为那副"十八公"对联,颁赐给彭元瑞御玩珍物八件,
以示奖赏。
彭元瑞不敢掠人之美,跪在皇上面前奏道:"圣上容禀,这赏赐物品,为臣不
敢领受。万岁所称赞的行殿正门之联,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对。对语实为礼部
纪尚书所撰,所以臣请圣上,准将此八珍移赏纪昀。"“唔!原来是这样。"乾隆
笑了,"不过,出句对句都好,你自应领赏,朕再颁一份,赏给纪卿就是了。"随
即差人给纪晓岚颁奖一份。
乾隆又接着检阅全国朝野呈献的祝寿联句,虽说都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项德之
作,但皇上确也高兴。乾隆在位五十五年,又是皇帝五世同堂,是古代帝王所无。
他在七十岁时,曾自撰一联云: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孙予一人。
如今又过了十年,他已八十高龄,在位时间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又五年,文治
武功无不引以为荣,可以说得天独厚了。
所以举国上下的恭贺,乾隆也乐得起所。
可是经他仔细挑选,发现一联没有署名,对仗十分工整,联曰:天数五,地
数五,五十五年,五世一堂,共仰一人有庆;春八千,秋八千,八旬八月,八方
万国,咸呼万寿无疆。
但是,乾隆觉得最好的祝寿联语,仍然是纪晓岚的献联,他写的是:八千为
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
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崇朝五十又五年。
同时,纪晓岚撰的另一幅庆寿联是: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人,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谷登,五云观,五事修,
五福备,五代同堂,祥开五凤楼前,五色斑斓辉彩帐;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岁,
八千为寿,八千为秩,八宝进,八恺呈,八面畅,八风和,八方从化,歌舞八鸾
队里,八仙会绕咏霓裳。
这两幅寿联对仗工整,设想新奇,气魄雄伟,实在叫人击节赞佩,乾隆看了
喜爱非常。
釐茂大典刚过,乾隆皇帝降下谕旨,特赐纪晓岚"紫禁城骑马"的殊荣。所谓
紫禁城骑马,并非真的骑马进入紫禁城,而是皇帝对于老臣的一种礼遇,准许年
事已高而功勋显著的老臣,在紫禁城内,乘坐两人抬的小轿子,代步上朝。
纪晓岚素有"神行太保"的美称,年轻时健步如飞,一般人比不上他,到这时
虽然他已66岁,仍然身体健壮,精神旺盛,走起路来,步履稳健,丝毫不见龙
钟老态。所以虽经皇上特许"紫禁城骑马",但他上朝,既不"骑马",也不乘轿,
照旧迈开两条腿,安步当车。
转眼到了新春。圆明园内搭起了戏台,明柱上需要两副楹联,内务府大臣奏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