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_公木【完结】(23)

阅读记录

  意,不过现在还没有轮到她的份上,不免有些着急。窗外月明星稀,万籁俱寂,

  倩梅躺在炕上,眼前不断浮现出纪晓岚的影子,飘飘忽忽,往来不定。忽然间,

  看到新姑爷走到自己跟前来,伸手要将她抱起来。.....倩梅激灵一下子坐了起来,

  揉揉惺忪的睡眼,定神环视屋内,哪有什么姑爷的影子。窗外的天空,挂着一轮

  圆月,一缕柔光直射进来,将屋里照得明晃晃的。倩梅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做

  了一梦。想到梦中的情景,倩梅脸上立即感到火辣辣的,禁不住暗骂自己一声:

  "不害羞!"便又躺下,半睡半醒直到天亮。

  倩梅早早起床,几次张望正房的屋门,迟迟不见打开。看看太阳已经升起来,

  想去把小姐喊起来,刚刚走到门前,又怕新姑爷怪罪,便又折回了厢房。等到姑

  爷走出门来,倩梅便小心翼翼地向姑爷施礼,走进房里收拾屋子,为小姐梳洗打

  扮。小姐已经起了床,坐在炕沿上,鬓发凌乱,粉黛模糊,见倩梅进来,嫣然一

  笑。倩梅向小姐施礼请安,口中关切地问道:"小姐夜来睡得舒服吗?"“你个坏

  嘴的丫头!"小姐用手一点倩梅的额头,脸上早已飞起红云。

  倩梅被小姐月芳一骂,立刻回过味来,两人都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两人

  止住了声息,不料外间却"嗤嗤"地响个不停。原来是新郎听了新娘和侍女的谈笑,

  禁不止笑得前仰后合。倩梅挑帘走到外间,新郎赶快用衣袖掩住嘴巴连忙走出屋

  去。..新娘马月芳和侍女倩梅来到纪府,纪晓岚开始了新的生活。

  四、进士及第

  纪晓岚婚后,曾有一段时间住在东光岳父马周箓家,与东光李云举、霍养仲

  等人,在"生云精舍"读书,授业的便是《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的"东光李又

  聃先生"。后来,他将家眷带到北京,定居在父亲纪容舒为他新买的一座院落里,

  并建起了几房书斋,供他读书之用。这时的生活,不再是枯燥无味。读书斋馆,

  夫人马月芳常在一旁陪伴,夫妻俩唱和不断,倒是其乐融融。聪明美丽的倩梅,

  已被纳为妾室,对他体贴得圆满周到,处处可意。最使他兴致盎然的,是同文社

  里的文友们的交游往来。

  他到了北京,为了增长学识,扩大见闻,交流心得,便和刘墉等一帮年少学

  优的官宦子弟结交往来,结成了"文社"。文友们常聚在一起,研讨经史,比赛诗

  文,谈今论古,褒贬时事。纪晓岚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谈锋锐利,旁征博引,

  恢宏恣肆,常以排山倒海之势,力冠群"儒",不久,这位少年才子便名噪京城。

  众人喝彩时的激动、才华展露时的兴奋,更促使他奋发攻读,锐意穷究,兼

  收并蓄,博采众长。每次文社聚会,他常有宏论阐发,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相传

  流布的是他那些诙谐机警的辩词对语,让人玩味无穷。

  那次文社中论诗,争论今古诗的弊玻纪晓岚坚持古诗多"病"之论,说古人古

  诗,若细心探究,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妥。吴惠叔相诘为难,脱口说道:"杜牧《清

  明》一诗,历代传为绝唱,请年兄你来批评,此诗弊病何在?"众人听了,暗暗咂

  舌。纪晓岚总不服人,见吴惠叔发难,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振振有词地说:"此

  诗有'病','病'在'上焦','头火'太盛,宜清其上。"说完他狡黠地一笑。众人迷

  惑不解,要他详细解释。他便继续说道:"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宜用'清明

  '二字。诸君试想,如果别的时节下雨,而清明节反倒没下,这句岂不是'空了'。

  若改为'时节雨纷纷',哪个节下雨,便指哪个节了,岂不更好?!第二句'路上行

  人欲断魂','路上'二字也属多余。请问,哪个行路之人,不在'路上'行走,没有

  必要点明'路上'。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二字更是不妥,路边有人,

  可以问路,如若路边无人,这路怎么问呢?

  '酒家何处有',自有问意在内,则是有人问人,无人便是自问,这样最妥。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二字更为欠佳。行路之人,见人即问,如遇到

  耕夫、樵夫、渔翁、村姑等等,都要问的,哪有专拣牧童问路的道理;再说,还

  可能一个人也遇不到,自己望见酒帘飘动了。只留'遥指杏花村'几字,则为有人

  问人人答,无人也可自问自答。这样清理句首之后,便成为:'时节雨纷纷,行人

  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赘瘤已除,简洁优美!"

  众人听完,哈哈大笑。大家不计较他的诗论、诗理是对是错,感兴趣的是他

  这一席雄辩。这时,吴惠叔又用杜甫的《四喜诗》向他发难,说道:"'久旱逢甘

  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样的佳作,有没有可挑剔的地方?

  "“有。"晓岚不假思索,"病与清明诗相反,是'上焦太虚,宜补其上'。应改作: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