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地逼着范妮对他作出永不变心的表白。
早在他认识范妮以前,济慈就在照顾弟弟汤姆时染上了肺病。之后病情
日益加重。他浑身无力,成天发着低烧。病入膏盲的济慈暂时放弃了其他企
求,只是渴望能得到爱的安抚。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矜持和顾忌,不顾一切
----------------------- 页面 26-----------------------
地追求范妮。他说:
我渴求你的同情和爱情——唉,爱情?
我不要只是挑逗而不与实惠的爱情!
于是,1819年12月底济慈和范妮订了婚,打算来年一月举行婚礼。然而,
新年刚过,济慈开始吐血,他已在“它鲜红的颜色里看到了自己的死刑执行
令”。随着死期的临近,济慈的信愈来愈凄苦,愈来愈使人读后感到揪心。
在绝望的情热当中,他就像一个以为自己被人遗忘掉的小孩子那样发狂和无
可奈何。此时,济慈提出解除婚约,但范妮没有答应。她对济慈的一片柔情
倒从未动摇过。尽管她对济慈的天才和力量毫无觉察,但她爱这个人。最后,
当济慈处于危及状态时,她与其母亲把济慈接来与她们住,由她们看护。济
慈在那里度过了他在祖国的最后一月。
医生建议济慈去意大利疗养。1820年9月济慈在画家史蒂文的陪伴下,
登上了去那不勒斯的海轮。这位以这个国有古代众神为创作灵感的年青人眼
看要到那久已神往国土应该是多么幸福啊!然而,疾病把这种幸福之情全带
走了,他在信中写道“在这一趟去意大利的旅途中,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醒
了,而且感觉很可怕。我得努力去那里,尽管怀着像是对一座森严可怖的炮
台进军的感觉”。不仅如此,与布劳纳小姐的分离给他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
他写道“纵使我的肉体本来能恢复健康,这种别离也会妨碍它痊愈。那最能
促使我希望活下去的东西恰恰会成为促使我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对此无可奈
何。”此时他甚至日夜都盼望死去,以便从那种相思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但
同时,他又对生的幸福抱着一丝的希望,因为痛苦总比死后的虚无要好。
济慈静静地躺在上床上,相信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他让每天看护他的
史帝文把恋人范妮和他妹妹的信放进他身边的一只小盒子里,准备死亡后作
为他的陪葬。
一天,床塌上的济慈听着屋外小溪的淙淙声,这种永不停息的潺潺流水
使他想起了英国戏剧家博蒙特所写的剧中名句:
你所做的一切好事,
都将记录在水上。
济慈面对即将到来的死神,毫无畏惧,他平静地对史蒂文说,他希望自己死
后的墓碑上不写名字,也不写墓志铭,而只写上:
这儿埋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经过四个星期的极度痛苦之后,1921年1月23日下午4点安息和睡眠,顺
从命运与心灵平静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位英国诗坛上的英才在异国他乡溘
然辞世。这位年仅25岁的诗人的名字经雪莱的神笔一挥,从此永垂不朽。
济慈的诗歌是英国浪漫主义最芬芳的花朵。在他的作品里,散发出一种
浓浓的感觉主义,即,诗人对外部世界美的印象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在文学上
反映,这种反映不仅有男女爱情,而是有拥抱世界中的一切万物的倾向。原
因是济慈比其他的浪漫主义诗人更具有诗人气质。他在作品中很少考虑思想
----------------------- 页面 27-----------------------
原则,没有什么爱国主义的宣扬,也没有拜伦、雪莱所追求的自由和呐喊。
他的诗是纯艺术的,想象力是唯一的源泉。他的格言就表明了这一点。他常
说:诗人应该无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换言之,真正的诗人既享受阳
光也欣赏阴影,就像莎士比亚既塑造了伊阿古这样十恶不赦的恶人,也塑造
了贞洁的伊莫根一样。
本着这种原则,他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各种感觉——味觉、嗅觉、听觉、
视觉——所具有的极敏锐的感受力。他长于描写一切不同种类的声音、气息、
味道和触觉。在这方面,他具有一个令任何最伟大的诗人都感到嫉羡的丰富
多彩的语言宝库。他具有再现自然美丽特殊禀赋。而且,再现自然美从一开
始就是他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可从济慈所崇拜的诗人中看出。
济慈厌恶矫揉造作的古典派,而对斯宾塞却崇拜得五体投地,早在1814
年,他就写了一首名为《仿斯宾塞》的诗。斯宾塞给济慈许多东西;九行体
的格式、优美的音调、神话、典故、通过文学想象力构筑起来的浪漫世界。
在济慈写给他初期的诗人朋友李·亨特的名叫《作于李·亨特先生出狱之日》
的诗中,他又提到斯宾塞和弥尔顿:
闯入斯宾塞的殿堂和园林
要摘着鲜花,又同有胆略的弥尔顿
52书库推荐浏览: 邹纯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