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他在这最后一次的谈话中,必然会从头至尾用感情来触动我,说服我带孩子回川。随他怎样婉言软语,就是向我下跪,我也同样不会再回头了。就这样,在自己的思想上作好准备。果然,他从我们认识开始谈起,一谈谈到快鸡鸣。他还提到:
“我们到日本的第二年,当你替革命党送一件公文去上海再回东京时,因路费短少,你在火车上整整挨饿了三十多小时。我在东京车站接你下车时,你一句话都说不出了。我从你的手势才知道你挨饿了,马上带你去中国餐馆。你因为饿过火了,一碗面只吃两三筷子。还有一次,我们在东京,因为大哥不按时接济我们,我们穷到买不起香烟,在半夜里你从垃圾盆里拣出香烟头拆开,用写字的水纸卷成二三寸长,给我过了烟瘾。这些说明我们俩如何地恩爱……”我想:“你现在晓得思爱了。”
当他谈到确是触动我感情的时候,我把牙关咬紧让它一溜过去,不让这些话在我脑子里停留,即使是一秒钟。最后,他谈完了,看我不响,便说:“你怎么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说:“你的话我都听清楚了。”他说:“那么,你到底怎么决定呢?”
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免得他纠缠,我立刻回答他:“你不愿意离婚,那么暂时分开五年试试看,谁的路走得通就服从谁吧。”他如火山爆发似地猛然板脸站起来,把桌子一拍,高声嚷道:“我真想不到你变得铁石心肠了,硬到这种地步!”我未言语,站起转身回到三楼往床上躺下,双手抱着头长叹一口气,觉得愁闷的心胸像拨开乌云,光亮从白云里透露出来了,反而舒畅安定了许多。
最后,他同意先分居五年,当众位朋友面前答应我的。允诺每年给四个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共一千六百元。看看今后各人的前途究竟谁是谁非。但是这笔款子,我从未收到分文。
不几天,他带大侄女及前妻儿子夫妇(夏述禹与张映书)回四川。我和双亲及四个孩子就从旧法租界大陆坊搬到蒲石路(现长乐路)渔阳里一号,这是一座旧石库门房子,是我二叔所租的。他把楼下左厢房让给我们租住。从此,放下了失去母爱的钊儿(大明),带着四个女孩和双亲踏上了为争取光明和为生活而奋斗的道路。
然而,在精神上我如脱离苦海似的顿然觉得非常轻松愉快!记得迁居的当晚,我就吃了两碗饭和好几块母亲亲自烧的红烧肉。这是1929年秋。
三、在沪正式离婚
1934年秋(民国二十三年)五年分居期满,夏之时来上海,住辣裴德路辣裴坊“沧州别墅”。有天下午约我谈话。他以冷嘲热讽的言词对待我,想要我母女回川。
他板着脸问我:“五年来成就如何?感想如何?”我正视他一眼说:“我有感想,很多的感想。如我和一位军人结婚,如果他后来因战败成了残疾人,那我还要多花劳力多养活一人嘞!”他未作声。这时候,正遇我父亲病得很厉害。由于在成都帮助我经营黄包车公司,早起晚睡寒气入肺而得的咳嗽病复发,病重卧床。他对我说:
“你父亲病成这样,你若是答应回川,我就拿钱出来给他治病,否则我就不管。”
我看了他一眼,觉得对他已到了简直是无话可说的地步了。又看了他一眼,我回答他:“我们还是正式离婚的好。如果不离婚而我又不回川,你不能没有人侍候,同时你在家人面前也不好交待。”他问我有什么条件?我说:“希望你经常汇些零用钱给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他回答:“这当然可以。”就这样在沧州别墅结束了谈话。
这次他对我比较客气。谈了几天,我们终于去了李伯申(当时在上海当律师)律师事务所。我进门见调解人都在场,靠墙一排坐着,李怕申先生站在当中,我和丈夫坐桌两旁,气氛冷静凄凉……签字前,律师李伯申先生当众照例问我一声有无条件?我回答:“(一)分居时候,讲好按月汇贴孩子的生活费用,然而五年来未见分文。孩子父亲是有钱人,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不汇分文,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只知其母不知有父。(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若有个意外,请求他念儿女骨肉,夫妻多年情分,继承我的愿望培养她们大学毕业。此外没有别的条件。”
我见在座的人们听完我的话,无不热泪盈眶,欲言无声!唐德安先生做了离婚签字的证人。李伯申先生含泪叹口气说:“都认为你俩是一对美满夫妇,想不到今天由我为你们办理签字离婚!”“那么你还有什么条件?”他又问。“没有了。”我回答。丈夫见我提出的要求与去沧州别墅时所谈的内容相同,并未增添其他要求,突然走过来和我握手下泪说:“竹君!今天才知道你的人格。你所提出的要求,完全可以办到。”我心想:“你现在知道我的人格了。这无非是因为我带着四个孩子离婚,不分你的财产,不要你的钱而已。”当时由于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已完全和他决裂了,选定了一条和他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决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别人以为富贵荣华而我却深恶痛绝的生活中去。因此,丈夫和在座的好心人们的眼泪,丝毫没有触动我。
当我在李伯申律师事务所办完了离婚签字手续,并与众告别致谢后,顿时感觉自己如穿着五彩缤纷的外衣,而实是遍体鳞伤的小鸟又悲又喜地再次跳出牢笼,能按自己所选择的方向,自由地飞翔了。此时此刻的心情笔墨难书。出事务所,仰望长空,蔚蓝天色分外晴爽宜人,不觉伸伸腰叹口大气。啊!此情此景记忆犹新!
52书库推荐浏览: 董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