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在武媚册后时已经被追封为司空的武士彟又被再次追封为司徒、周国公.
三月十七日,武皇后祀先蚕于北郊.
四月十四日,高宗偕武皇后登安福门城楼,观玄奘迎御制并书慈恩寺碑文,这场典仪上的仪仗徒从之盛,是自魏晋以来佛事中从未有过的.
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宫城,是李治做太子时就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兴建的寺院.这道御制碑文则完整地记述了建寺的过程之盛.从表面看来,关于这道碑文入寺的整个过程都显得慈悲不已,一片祥和,事实上却已经显出了长孙家族的末路气象——除了碑文制成当天,由长孙无忌向衮衮诸公宣读了一趟之外,其它的出头露面机会都由新贵薛元超、李义府、许敬宗给占了去.当长孙无忌站在台上做一部读稿机,念着高宗感怀母恩的字句、回忆小外甥发愿建寺时的温驯听话,想到曾经的权倾朝野,体味现实中长孙家族的处境,这可真是绝顶的讽刺,长孙无忌又该有一种怎样的悲凉.长孙皇后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哥哥能远离权柄,使长孙家族能够绵延长远,如今看来,是将要成为泡影的了.高宗之所以还没有立即动手,只不过是因为长孙无忌入主中枢三十余年,枝繁叶茂,刨坑断根的工作需要时日而已.
而此时,站在安福门城楼上的武皇后腹中已经怀上了她的第三个儿子,这一切都显示着李治对武皇后的宠恋殊深.照常理推测,所有的人都认为,如今皇宠隆重的武皇后家族,将要取长孙氏而代之了.然而武皇后却并不着急.
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高宗.彰显自己并不在乎提拔外戚的意思之余,话里话外似乎也敲打着长孙家族.
同年,十一月初五,武皇后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三子李显.
这时候,高宗对新晋信臣的宠任已经到了极端的程度.洛州女子淳于氏有美色,却是个杀夫疑犯,由于案情重大被送押大理寺.可是正所谓没有最猛,只有更猛,李义府居然毫不在乎淳于氏的光荣历史而看上了她,硬让大理寺丞毕正义直接送进自己府里纳之为妾.这事被大理卿段宝玄一本奏上朝廷,高宗稀奇之下命人调查.李义府怕事情闹大,为了封口硬是逼着堂堂四品官毕正义上吊自杀.这样一桩奇案,高宗居然在"知之"后,满不在乎地"不问"了.
这样的枉法纵容,当然是因为李义府是个得力的助手,正所谓人有人路蛇有蛇道,敢于这样胆大妄为不按规矩出牌的也可算是非一般人材,难逢难遇.常言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高宗就是这样一位欲成大事的人物.只要李义府还肯听指挥,一切都好商量.高宗是要留着他派大用场的.
就在同一年,拔除长孙无忌"同党"的行动开始一步步进行.
看着这样的形势,大约是出于背水一战的决心,长孙无忌的姻亲韩瑗向高宗上书,为禇遂良喊冤了.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老臣派吃了一场又一场的大亏,却仍然没有弄明白高宗心头的大忌,还在絮絮叨叨他们"先朝老臣"、"扶立陛下"的功绩:"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
不用想了,原本是哪里跌倒的,还要继续在同一个地方摔下去.这样的对白听在高宗的耳朵里,后果可想而知."上不纳."韩瑗试探不果,知道结局将不妙,再次要求"归田里".又是"上不许."
高宗是绝对要让韩瑗闭嘴的,但是岂能让他走得如此干净,还反过来给自己这个皇帝戴上一个"无故贬退旧臣"的名声?果然,没有多久,许敬宗和李义府就出手了.两人一齐上奏,诬陷韩瑗、来济与外放的禇遂良勾结,想要图谋不轨.奏章一上,高宗全本照准.韩瑗背着罪名,从锦绣长安被贬出京城,做了振州(海南三亚)刺史,来济则贬为台州(浙江临海)刺史,禇遂良加贬为爱州(越南清化|)刺史,可怜的王皇后舅父柳奭加贬为象州(广西象州)刺史,长孙无忌的表弟高履行也由堂堂太常卿驸马都尉贬为益州(成都)长史.
可怜的禇遂良英雄末路,怎么也想不通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小皇子怎么会薄情如斯,他仍然一厢情愿地骗自己说所有一切都是武皇后蒙蔽圣听.来到边陲小城后,他给高宗递了最后一份正式的表章,满怀深情地回忆:"往者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卒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哀求这位曾经抱着自己脖子寻求安慰的皇帝,自己已经是"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这样的旧事越是重提,高宗厌恶之心就越是强烈.禇遂良终于无声无息地死在了遥远的爱州.
大清洗的暴风雨,将要席卷大地.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却已经完全没有了还手之力.他知道自己将要走入深渊,却只能躲在家里著书立说,眼睁睁地看着外甥调整军政棋盘,安排自己的悲惨末日.
显庆四年初夏季节,最后收网的时候到了.和从前一样,白脸例牌是武皇后唱的."敬宗揣后旨,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诬告长孙无忌将要谋反.然而就在明说"揣后旨"的同时,史书也留下了一段暗地里意味深长的君臣对白.
高宗看过许敬宗的奏报后做大惊失色状曰:"哪有这等事!我虽然素知舅舅被小人蒙蔽,但据我想来,舅甥骨肉,最多也不过就是生些小疙瘩,哪里就会造我的反?"
许敬宗是个明白人,立即大唱赞歌:"陛下实在仁爱,然而长孙反迹已露,陛下若还是不忍,亦非社稷之福."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