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抄》记载的另一件事则更为典型,可以充分地显露出帝后妃三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宫廷中严苛的尊卑之分.
"咸丰六年,帝住孝钦处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帝止曰:予即听朝,勿通训.迨出朝,少时即退,问后何在,告之在坤宁宫.帝即至,见孝贞于中坐,孝钦跪于地下,孝贞历数其过,以杖辱之."(帝为咸丰帝,孝贞即慈安太后,孝钦则为慈禧太后)
也就是说,在叶赫那拉氏产下皇子并晋位为懿妃之后,咸丰帝曾经连着好几天住在她的宫中不视朝.皇后认为皇帝违背祖训,懿妃惑乱皇帝,一大早就亲自到储秀宫外顶着祖训念诵,逼得咸丰帝只好立马从温柔乡中跑出去上朝听政.以他对老婆的了解,深知不会就此罢休,所以上朝没多大一会儿就找个借口跑回了后宫.一打听,皇后当真把懿妃押到坤宁宫审办去了.当咸丰帝紧赶慢赶到坤宁宫去救宠妃时,所见的场面如下:皇后居中上坐,懿妃跪在地下听皇后清算老帐旧帐之后,还挨了杖刑.——关于懿妃挨杖刑的时间,有人认为是在咸丰六年初,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年初叶赫那拉氏还怀着身孕,皇后若在此时下手未免狠过了头,与她的贤后形象太不相符.何况叶赫那拉氏临盆在即,储秀宫如何能留盼子心切又好色成性的咸丰帝.因此杖责事发生于产子后的可能应该更大些.
据说,在此事发生之后,叶赫那拉氏深知自己名位不济,收敛了很多,时常在逢迎皇帝之余对皇后也曲意奉承,竟得到了皇后的欢心,得以在咸丰七年正月晋封贵妃.与此同时,眼看着后宫嫔妃越来越多、皇帝越来越分心的叶赫那拉氏也更深地懂得了仅凭一己之力不足以在宫中朝中立足的道理,她开始培植有助于自己的其它力量.
懿贵妃首先栽培的,当然是可做耳报神使用的宫中太监及宫女,如安德海等人便是这样陆续成为她羽翼的.但真正有意义的栽培则莫过于她一手促成的一场联姻.在她刚生下皇子最得帝宠的时候,咸丰帝的异母弟弟醇郡王奕枻到了成婚分府的年龄.懿贵妃抓住了这个大好机会,向咸丰帝推荐自己十五岁的妹妹做郡王福晋.正与她打得火热的皇帝果然答应了这个亲上加亲的主意.于是懿贵妃成功地让自己的妹妹当上了皇帝的弟媳妇.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桩联姻对她的权力生命起到了非比寻常的影响力.
除了固宠联姻,懿贵妃本人也确实不简单,她读得书多,还能写一笔好字,逐渐倦于政务的咸丰帝逐时常让她代自己批阅奏折.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是照咸丰帝的口述誊写,随着地位的进一步稳固,她忍不住开始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不时还有与咸丰帝及其亲信近臣如肃顺等人相左的意见冒出来.不消多久,这位贵妃娘娘就找到了排遣后宫寂寞的最好途径:权力.从此她踏入了权力中心的争斗并终其一生不择手段地恋栈于此.
叶赫那拉氏所嫁的丈夫咸丰帝是一个体质才干都相当不济的人物.
咸丰帝初即位时,倒也有过些振奋的意思,也靠着弟弟恭亲王奕在对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然而随后兄弟政争,咸丰帝才疏学浅毫无眼光,有些才干胆识的恭亲王又离开了权力中杼,再加上清王朝痼疾已深,国事日见消沉.
咸丰帝当年是以孝顺仁厚赢得道光帝欢心,从而被立为继承人的.应该说老道光在这一点上倒也没看错儿子.至少在出卖国家利益方面,咸丰帝不但深得其父真传,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仅在咸丰八年这一年内,清王朝签订的卖国条约就包括《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当然,签订割让土地的条约,道光帝也并不是第一人.康熙皇帝就曾经和俄国签过《中俄尼布楚条约》,把汉唐以来就属于中国所有的贝加尔湖及东尼布楚让给了俄国,还把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成了"待议地区",并给予俄国极大的通商利益.话说回来,这条约虽然让俄国人占了极大便宜,害死了无数原本居住在那块土地上的中国人,总算还能在脸面上看得过去.相比之下,咸丰帝和俄国人签订的《瑷珲条约》可就要"出色"得多了: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彻底划给了俄国,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只许俄国行船,乌苏里江以东也成了"中俄共管".——这片土地与尼布楚条约所出让的土地大有不同:不但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同时也是清王朝"龙兴"之基.现在咸丰帝龙头一点,轻轻易易地把祖宗的风水地拱手送人了.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
卖国条约签得越多,侵略者的胃口越大.咸丰十年(公元1860)夏末,英法联军兵临通州,北京城形势危急.胆小如鼠的咸丰帝眼见战报越来越不利,再顾不得什么祖宗什么基业什么脸面了,立即采纳了亲信肃顺、载垣、端华等人的意见,命恭亲王奕为留京大臣处理问题,自己则在农历八月初八(9月22日)这个发达之极的黄道吉日里,带上后妃宠姬一溜烟儿地逃到了热河行宫.
把国家整成这个样儿,咸丰帝自知本事太差,也就更加放纵于酒色享乐了.然而在宫廷传说中,这位皇帝乃是个早产儿,先天不足异常虚弱.传说虽不知真假,但他从二十五六岁就开始靠喝鹿血支撑日常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说起来鹿血可是大热大补的东西,别说青年男子,就是换了身体较好些的中老年人,恐怕也要消受不起大流鼻血.可这样成大碗灌新鲜鹿血的高难度动作,却是咸丰帝每日必操演的内容,即使在为躲英法联军逃往圆明园时,他都没忘了赶上一群鹿.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