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集注”,实收注家也达一百五十一人,但其中主要的也仅有王洙(伪)、
赵彦材等十数家,其余的仅偶尔引及。所以此本的价值不在于所集注家之多,
而在于较为精审,尤以编年的成就为特出。从王洙本在分体中略寓编年之意,
到黄伯思本不分诗体随年编纂,再经鲁訔“有考于当时事实及地理岁月”(鲁
訔《编次杜工部诗序》,《草堂诗笺?传序碑铭》),杜诗的编年已取得一
定的成绩。黄氏父子(以黄鹤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年编诗,把所作岁
月注于逐篇之下,虽尚有考核欠精或证据不足而强为编年者,但编年可靠者
较多,多为后代注家所采用。
(四)《集千家注批点社工部诗集》二十卷①
刘辰翁评点,高崇兰编集,初刻于元大德七年(1303),后代翻刻本极
多,今存者以元至元元年(1308)校刻本为最善。刘辰翁曾选批杜诗,成《兴
观集》,未刊行。其门人高崇兰取《兴观集》及未收入此集的刘氏批语,复
选录杜集旧注,编成此书。②此本所集注家不足百家,且多本于蔡梦弼本与黄
鹤本,没有什么特点,其价值全在于批点。对刘辰翁的批点,后人颇多讥讽,
但平心而论,刘本长于诗词,故其批点多有精微之处,未可轻视。况且评点
与注释不同,它重在体味杜诗的艺术特点而不在于解释成语典故,这在杜诗
① 洪业《杜诗引得序》中认为郭知达删削伪苏注尚未尽,并指出两处例子:卷五《后出塞》之五注引“坡
云:详味此诗,盖禄山反时,其将有脱身归国,而禄山尽杀其妻子者。不出姓名,亦可恨也。”又卷一九
《至日遣兴奉寄两院遗补二首》之一注引”坡云:《唐杂录》谓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暑渐长,
此当日增一线之功。黄鲁直:此说为是。”今检前一则见于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二,乃东坡杂书杜
诗后之跋语;后一则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惟径称“山谷云”。所以我们认为这两条注很可
能不是出于“伪苏注”,待考。
① 此书编纂、刊行俱已人元,但刘辰翁在习惯上被视作宋人,故归人宋注类。
② 刘氏另一门人罗履泰亦编了类似的《须溪批点选注杜工部诗》,其刊行且早于高崇兰本,但罗本极草率,
而高本由刘辰翁之子刘将孙亲自校刻,较为精审。
阐释学中是别开生面的。
宋代出现的杜诗集注本共有二百来种,③可称极盛,然而内容陈陈相因,
故大多已经亡佚。在流传下来的宋人集注本中,除上述四种以外,还有收入
《四部丛刊》的佚名编《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一种也值得一提。此本将杜诗
按题材内容分为七十二门,虽然分类太琐碎,归属不尽妥当,而且全书由书
贾杂凑而成,舛误极多,但它毕竟代表着杜诗编纂学中的一种独特体例。由
此可见,在杜诗的宋人注本中,集注、编年、评点、分类这几种形式都已齐
备。就体例而言,宋注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后代注家很少能出其范围。
元代短促,学术文化处于低潮时候,杜诗学也未有大成就。只有张性《杜
律演义》专为杜诗七律作注,是为最早专注杜诗之一体的注本,颇开后代风
气。①
明人承元人风气,对社诗的注释以批、选为主。如胡震亨《杜诗通》,
注解极其简略,而于品评则既有圈点,又以“神品”、“妙品”等名目标明
品第,再引刘辰翁及明人王世贞、胡应麟等的评语,或自加评论,总之是以
评为主而以注为辅。又如张蜒《杜工部诗通》,选杜诗名篇三百余首,亦以
批点为主。
清代学术迈越前代,杜诗注释的成就也令人瞩目,有名的注本层出不穷,
现择其尤要者简介如下:
(一)《杜臆》十卷
王嗣奭撰。王乃明代遗民,入清后不仕、不薙发。王氏深研杜诗三十余
年,但此书撰写的时间却很短,始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成于清顺治二
年(1645),历时不足一年,其时王氏年已八十。为什么书名《杜臆》?王
氏在《杜臆原始》中说:“臆者,意也。‘以意逆志,,孟子读诗法也,诵
其诗,论其世,而逆以意,向来积疑,多所披豁;前人谬误,多所驳正。”
此书体例颇为特殊,一是不录杜诗原文,二是并不逐句作注,而是在每篇杜
诗的题目下以评论与注释参互行文,有的很象是一篇短文(如卷三《新安吏》
评注)。王嗣爽对杜甫有很深刻的理解,所以对杜诗的旨意有精辟的分析,
例如评《醉时歌》:“此篇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辞,非真谓垂名无用,
非真薄儒术,非真齐孔跖,亦非真以酒为乐也。”分析艺术也颇为细致,如
评《中宵》“飞星过水白”句妙在“水”字、评《北征》中。“海图坼波涛”
四句“写故家穷状如画”等。《杜臆》在注解方面也很见功力,例如《赠花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