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评传_陈贻焮【完结】(146)

阅读记录

  为什么后人注释杜诗、研究杜诗的兴趣经久不衰呢?我们觉得元好间的诗句

  “少陵自有连城壁”(《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一○,《遗山先生文集》卷一

  一)正好可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杜诗多方面的高度成就使它成了一个取之不

  竭的艺术宝藏,尽管前人已在其中辛勤发掘且所得甚多,后人也不会空入宝

  山。全面地评介历代的社诗注本将需要一本专书的篇幅,我们在本节中只想

  简单地介绍几种重要注本的情况,并粗略地描述历代杜诗阐释学的源流演

  变。①

  北宋初年,杜集版本十分混乱。宝元二年(1039),王洙蒐集各种社集

  共九十九卷,②除其重复,编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其中十八卷为诗,共一

  千四百零五首;二卷为赋笔杂著,共二十九篇。嘉祐四年(1059),王琪等

  人对此本进行修订,镂板印行,成为后代所有杜集的祖本。王洙本的特点之

  一是把杜诗分成古体、近体两大类,各体之中又以岁时为先后。特点之二是

  白文无注,他本所谓“王原叔注”者皆出伪托。③在王洙编杜集时,也有其他

  人在整理杜集。景祐三年(1036),苏舜钦编成《杜子美别集》,录诗三百

  八十余首。皇祐五年(1052),王安石编成《杜工部诗后集》,录诗二百余

  篇。但他们各不相谋,王沫没有看到《杜子美别集》,王安石也没有看到王

  洙本。①在王洙本刊行后,人们才可能陆续对之进行增补。北宋后期黄伯思编

  《校定杜工部集》,所收社诗已达一千四百四十六首。南宋嘉泰、开禧间(1201

  —1207),蔡梦弼撰《杜工部草堂诗笺》,收诗达一千四百五十四首。宋以

  后的杜集仅有零星增补,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收诗一千四百五十八首,传

  世杜诗已基本收罗完备。南北来之际,出现了多种杜诗注本。这些注本良莠

  不齐,有的“浅鄙可笑”(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有的妄诞无据

  而伪托名人(如伪苏注),只有薛苍舒、杜田、赵彦材、鲁訔、师尹诸家注

  较有价值。注本既繁,读者检阅不便,于是集注本应运而生。流传至今的宋

  代杜诗注本全是集注本,正是依据它们后人才得以了解宋注的大致情形。宋

  代重要的集注本有下面几种:

  ② 据周采泉《杜集书录》,自宋迄清的杜集(包括注本、选本、谱录等)共八百三十五种,而清末迄今的

  杜甫研究著作已有近二百种。

  ① 洪业《杜诗引得序》和万曼《杜集叙录》(《杜甫研究论文集》三辑)对历代杜诗注本(尤其是宋人注

  本)的版本源流作了清晰、明确的论述,本节内容多处以之为据,谨此说明。

  ② 王洙在《杜工部集记》中说他所看到的秘府所藏及人家所有的杜集有:“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

  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

  卷。”(按:洪业先生已注意到所列诸本共八十九卷而非九十九卷)可见当时的社集版本十分混乱。至于

  樊晃《杜工部小集序》中所说的“文集六十卷”则早已亡佚,《新唐书?艺文志》中的著录仅据旧闻而已。

  ③ 程千帆师考之甚确,见《杜诗伪书考》(载《古诗考索》)。

  ① 王洙《杜工部集记》中未提到苏舜钦本,王安石《杜工部后集序》中说他所收集的“世所不传”之杜诗

  中有《洗兵马》一篇,而此诗早已见于王洙本卷二。

  (一)《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原名《杜工部诗集注》)

  郭知达撰,初刊于淳熙八年(1181),已佚。今存者为宝庆元年(1225)

  曾噩重刻本。所谓“九家”是指王安石、宋祁、黄庭坚、王洙、薛苍舒、社

  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九人,其中前三人之言皆源出诗话、杂著之类,王

  洙注乃他人伪托。此本的价值有两点:首先,它是较早出现的集注本,从而

  保存了几家宋注的第一手材料。其次,它删削了当时流传甚广的“伪苏注”,

  阻止了杜诗注释中的这种恶劣行为。①

  (二)《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或附以《诗话》二卷、《年谱》二

  卷)

  蔡梦弼编,编定于嘉泰四年(1204),稍后刊行。此本经多次翻刻,版

  本凌乱,现存各本中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开禧(1205—1207)刻本为最善。此

  本是会笺本,所集之笺注出自王安石、苏轼等二十余人,亦有不少蔡氏自己

  的意见。笺文删繁就简,语气连贯通畅,缺点有二:一是错误疏漏较多,如

  以薛苍舒(字梦符)、薛梦符为两人。二是常将他人的意见攘为己有,书中

  称“梦弼谓”云云而实为剽窃者有不少。

  (三)《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三十六卷

  黄希、黄鹤父子撰,书成干嘉定九年(1216),初刊于宝庆二年(1226),

  今存宋、元刻本。另有《四库全书》本,舛误很多,不足据。此本号称“千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