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评传_陈贻焮【完结】(54)

阅读记录

  万丈潭

  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碉步凌垠蟠,侧身下烟霭。前临

  洪涛宽,却立苍石大。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濧。黑知湾澴

  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到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幄,寒木垒旌旆。远川曲通流,嵌

  窦潜泄濑。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

  碍。何当炎天过,快意风雨会!

  此诗写潭,着力于环境之刻画和气氛之渲染。王嗣奭评曰:“起来二句有大

  力量,盖清谿神龙,合之以成其灵也。”(《杜臆》卷三)其实下面两句更

  是如此,“窟压万丈内”的“压”字何等笔力!是什么把龙压在万丈深潭之

  中呢?诗人没有说,而从下面的描写来看,应是指整个的氛围。万丈潭不但

  既大且深,而且四周绝壁如削,草木繁密。诗人小心翼翼地翻过山巅,又战

  战兢兢地从烟雹中走下来。潭面洪涛汹涌,退后几步又背倚青苍色的巨石。

  石壁好象是鬼斧神工所削出来的,临近潭面连石根都看不见(当是被烟霜所

  遮),唯有倒影垂在潭中。潭深不见底,只见黑黝黝的一片,水面上则有波

  光闪烁。藤萝树木密密层层,象是重重帷幕和旗帜,罗列在潭的四周。这一

  切组成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封闭环境,连云朵和飞鸟都被锁在这个环境

  之内,更不用说深藏潭底的龙了。清人蒋金式评此诗:“字句章法,一一神

  奇,发秦州后诗,此首尤见搏虎全力。”(《杜诗镜铨》卷七引)此诗是杜

  甫惨淡经营之作,它成功地展现了兼有雄奇、险怪、幽僻、阴森等特点的氛

  围,这是万丈潭的独特之处。换句话说,此诗写出了万丈潭的个性。

  对于杜甫在蜀道中写出的这些山水纪行诗,后人大为赞赏。明人杨德周

  曰:“山水间诗,最忌庸腐答应,试看社公《青阳峡》、《万丈潭》、《飞

  仙阁》、《龙门阁》诸篇,幽灵危险,直令气浮者沉,心浅者深。刻划之中,

  元气浑沦;窈冥之内,光怪逆发。”(《杜诗详注》卷八引)杨伦则评曰:

  “大处极大,细处极细,远处极远,近处极近,奥处极奥,易处极易,兼之

  化之,而不足以知之。”(《社诗镜铨》卷七)就描写的深刻、具体和手法

  的多样性而言,这些诗在历代山水诗中是无与伦比的。那么,为什么杜甫的

  这些山水诗能够突过前人呢?明人江盈科曰:“少陵秦州以后诗,突兀宏肆,

  迥异昔作。非有意换格,蜀中山水,自是挺特奇崛,独能象景传神,使人读

  之,山川历落,居然在眼。所谓春蚕结茧,随物肖形,乃为真诗人,真手笔

  也。”①清人李长祥曰:“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

  (《杜诗详注》卷九引)蒋金式亦曰:“少陵入蜀诗,与柳州柳子厚诸记,

  ① 见《雪涛诗评》。按:“秦州”原作“夔州”,误,因下文明言“蜀中山水”,此据《杜诗详注》卷八

  所引校改。

  剔险搜奇,幽深峭刻,自是千古天生位置配合,成此奇地奇文,令读者应接

  不暇。”(《杜诗镜铨》卷七引)他们都指出这与蜀道山川自身雄伟奇险的

  特色有关,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社甫的山水诗中以咏秦陇、夔

  巫山川的为最多最好,因为杜甫的人品胸襟和审美倾向都使他对于雄伟壮丽

  的事物有着特殊的爱好,而就山水而言,只有秦陇、夔巫那样雄奇伟丽的高

  山巨川才能真正拨动杜甫的心弦,从而发出最和谐的共鸣。然而,亲眼见过

  秦陇、夔巫山川的诗人决非仅有杜甫一人,作诗歌咏蜀道奇景的诗人亦非罕

  见,为什么独有杜甫达到如此独特的造诣呢?浦起龙评《龙门阁》的几句话

  对我们颇有启发:“‘危途,四句,栈道图未必能尔。太白《蜀道难》,亦

  未免虚摹多,实际少。”(《读杜心解》卷一)杜甫的成功秘诀在于他的写

  实手法。虽然杜甫在具体描写山水时也不排斥夸张和想象,但这些手法都是

  一些辅助性质的艺术手段,杜甫山水诗在总体上是用写实手法来描摹人间的

  真山实水。而李白的山水诗中虽然也有纯属写实之作,但他那些神思飞扬、

  词采壮丽的长诗却大多出于虚构。李白梦游天姥,即吟成长歌;神驰蜀道,

  亦写出巨篇。毫无疑义,《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都是千古传诵的

  杰作。李白用惊人的想象力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烟云明灭、变幻莫测

  的奇山异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翻空易奇”而“征实难巧”,①

  相比之下,杜甫这种写实的方法难度更大。王嗣奭云:“盖李善用虚,而杜

  善用实。用虚者犹画鬼魅,而用实者工画犬马,此难易之辨也。”(《杜诗

  笺选旧序》,《杜臆》卷首)如果把此语仅仅用来评论李、杜的山水诗,那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