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45)

阅读记录

  子夏家里比较穷,在小事上比较在乎,对小利看得比较重,不够大气。因此孔子这样告诫他,希望他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孔子对每个学生的不足都看得很清楚,随时提醒他们。

  【现实解说】管它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9.3(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析】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这是孔子回鲁国之后,子夏曾经短期出仕做莒父宰。孔子给他的临行忠告都是针对子夏的性格弱点,因为子夏一向就是贪快贪小利。后来子夏不再为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个弱点而被炒掉的。当然,子夏的个性孤傲,辞职的可能性最大。

  欲速则不达被引用最多的一个案例是齐景公的故事。那一天齐景公在外地游玩,突然传来消息,国相晏婴病危。齐景公听到噩耗,心急如焚,下令立即去看望晏婴。由于心情太急切,齐景公嫌马车太慢,索性跳下车来跑。谁知道跳下来才发现还是马车快,于是又上车;过不多久又嫌马车慢,又跳下车……一路上就这么折腾,结果反而耗费了大量时间,最终也没有能够见上晏婴最后一面。

  【现实解说】欲速则不达,不是说要慢,而是说不要违背规律来求快。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是我们常说的。如今骗子横行,就是因为很多人贪图小便宜。

  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欲速和见小利的毛病,企业没做好就想上市,贪图小便宜而坑害消费者,结果是永远做不大。

  9.4(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贤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钻牛角尖,子夏则有些不够刻苦。”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钻牛角尖和不刻苦是一样的。”(旧译法:“师也过,商也不及。”译为“子张过分,子夏不足。”语焉不详,纯属蒙混过关。)

  【解析】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于这里。子张(颛孙师)学习很刻苦,比较迂,有些像颜回;子夏聪明些,时常讨巧,学习不够努力,小的地方不够认真。

  子夏和子张是孔子第三代弟子中最出色的,因此两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子贡常陪老师聊天,并且子贡和子夏都是卫国人,平时关系比较好。子贡问这个问题,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孔子对子夏的评价。孔子当然知道子贡和子夏的关系,因此强调“过犹不及”。

  从后来的成就看,子夏远远高于子张。

  【现实解说】从物理学上来说,额定电压下效率最高,电压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导致效率下降。学习过于刻苦,钻进去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眼界就会受限制;学习太不刻苦,那么对于事物的理解就会粗泛。因此,适度的才是最好的。

  当年中国科大神童班的所谓神童们其实都是子张一类学习过于刻苦的孩子而已,过犹不及,他们没有一个成就了什么事业的,最终都成了泛泛之辈。

  减肥节食也是这样,吃得太多了,减不了肥;可是吃得太少了,哪里还有力气减肥?恰当就好。

  9.5(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全副身心,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解析】言而有信,这个成语出于这里。致其身,旧译为献出生命,其实不然,以子夏的性格,绝对不会。因此,也就是全副身心的意思了。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其实反映了子夏的一个看法,那就是学习不等于死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懂得道理,懂得道理却不一定要靠读书。有这样的想法,也就难怪孔子说他不够刻苦了。

  孔子去世之后,在子贡的主持下,孔家私校继续教学活动。子夏此时回到学校担任老师,这是他对自己学生们的教导。这一席话,隐含着对子张的讽刺。

  【现实解说】这话说得非常对,学历高不等于素质高,有学问不等于有修养。

  9.6(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解析】这也就是子夏版的“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子夏老师在讲学习方法。看得出来,子夏并不强调“温故”,强调知新。每天都学新知识,一个月温习一次就行了。

  【现实解说】子夏的学习方法是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而其余人是死记硬背。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子夏这样的。

  9.7(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志向坚定,以切己之事问人,就现实的问题进行思考,仁就在其中了。”(这段话,历来译法五花八门,而对近、切两字多半缺乏正确理解。)

  【解析】这是子夏的学习模式,实用主义非常明显。博学而笃志,就是说志向要坚定,但是要广泛学习,不要局限于孔老师那点东西,不要局限于各种礼,但凡有用的,管它异端不异端,拿来学了再说。切问而近思,就是关心和研究现实的、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情,找出答案。做到了这些,自然也就适应了社会,顺应了时代。

  子夏,子张、子游等师兄弟们同时都在教书,他们之间互相看着,也互相不服。子夏这样教导学生,同时也是在借题贬低子游子张们眼界不够宽并且总是讨论那些与自己与现实没有关系的各朝礼乐。

  子夏的教学方法比孔子的好,因此子夏的弟子比孔子的弟子有出息得多。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种教学思想影响了整个战国时期,因此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各种实用的理论和方法纷纷问世。遗憾的是,在战国之后,中国的教学方法重回学而时习之的老路,动辄仁义道德、远大理想,讲的是空话假话套话,做的是八股文章,对于科技民生则弃若敝屣,因此思想禁锢两千多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现实解说】有的人总把伟大理想放在嘴边,其实,研究好今天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9.8(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