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摆摆手说:“我喝一杯,我就当令官了,都听我安排吧。”她让人拿来玩酒令的骰子盆子,接着安排:“从琴妹开始扔,挨个扔下去,点数相同的两个人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人扔的都不对,直到香菱才扔了一个三。宝琴笑着说:“最好是说屋里的东西,说外边的根本就没法猜了。”探春说:“那是当然的。三次猜不中的罚一杯。你覆,她射。”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不太熟悉这个酒令,满屋里找,却找不到与“老”字有关的典故、成语。湘云也到处乱看,忽然看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就明白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她见香菱猜不着,大家又敲着鼓催,就见义勇为,偷偷地拉拉香菱,告诉她是“药”字。这“药”字可能是指芍药栏。偏偏黛玉看见了,立刻举报:“快罚她,这里有人作弊哪。”这一喊,大家都知道了,就罚了她们两个每人一杯,恨得湘云拿筷子去敲黛玉的手。接着,宝钗和探春扔对了点数。探春就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着说:“这个‘人’字范围太广了。”探春笑着说:“那就添一字吧,‘窗’字。”宝钗看见席上有鸡,就猜到她是用“鸡窗”“鸡人”两个典故了,就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道她猜对了,用了“鸡栖于埘”的典故,两个人互相对着一笑,各自喝了自己的一杯酒。
传说晋代衮州刺史宋处宗得到一只长鸣鸡,经常放在书斋窗边,鸡忽然会说人话,与处宗终日交谈,处宗学问水平迅速提高。后人就用鸡窗代指书斋。古代皇宫内负责报晓的人头戴红色配饰,打扮成公鸡的样子,就叫“鸡人”。“鸡栖于埘”出自《诗经》,意思是“鸡在墙壁上的鸡窝里休息”。
湘云等得不耐烦了,早和宝玉“三”“五”乱叫着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划起来。平儿、袭人划起拳,腕上的镯子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结果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三个人限定酒底、酒面。所谓酒面,就是喝自己的那杯酒之前说的,酒底就是喝完这杯酒说的。湘云忙提议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历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和人事有关的水果或菜肴名。”大家指着她,笑着说:“她的酒令比谁都唠叨,不过也很有意思。”她催着宝玉快说。宝玉笑着说:“谁说过这个,等我想一想。”黛玉推他一下:“你多喝一杯,我替你说。”这可是美人救英雄啊,宝玉马上就喝了酒。黛玉马上说:
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这哀叫的折足雁是不是和黛玉的命运很相似啊。大家都笑着说:“这一长串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拿起了一个榛穰,说酒底: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这两句大致意思:这个榛子不是那个砧子,也就与捶打衣服没有关系了。
接着,鸳鸯、袭人等人皆说了一句俗话,都带一个“寿”字的。
湘云又和宝琴划起了拳,李纨和岫烟扔出了相同的点数。李纨就覆了一个“瓢”字,岫烟射了一个“绿”字,两个人都明白对方的意思了,一起喝了自己的酒。李纨联想的是苏轼的诗句“瓢樽空挂壁”,说的是“樽”。岫烟联想唐代刘希夷的诗句“愁向绿樽生”,用“绿”代指“樽”。
湘云划拳输了,就问酒面、酒底有什么要求。宝琴笑着说:“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都说说:“这个典故用得太好了。”请君入瓮,意思是说,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湘云刚才对酒底、酒面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现在该轮到她受罪了!
湘云没什么怕的,她马上说: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她怎么想出来的,肠子都要累断了。”湘云喝了酒,夹了一块鸭肉咂摸味儿,忽然看见碗里有半个鸭头,就拿过去吃脑子。大家急得直催:“别光顾吃了,快说酒底啊。”湘云摇头晃脑,用筷子比比划划地说: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是啊,这鸭子头可不是丫头,头上当然不用搽头的桂花油了。大家更忍不住,大笑起来,引得晴雯、小螺、莺儿她们都走过来说:“云姑娘真会逗乐子,拿我们来取笑,快罚一杯才行。你必须给我们每人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着说:“她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又惹了偷盗罪的官司。”其他人倒没怎么样,宝玉却明白,赶忙低了头。彩云也有心病,脸一下子红了。宝钗赶紧偷偷地瞅了黛玉一眼。黛玉也马上后悔说错话了,本来是想打趣宝玉的,就忘了彩云了,所以她忙又划拳又喊地把话岔开了。人都是这样的,一高兴就忘乎所以,说话办事只想到了一时痛快,是不会想到对别人的影响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韦岽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