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_高天流云【完结】(359)

阅读记录

  还是萧惠的辽军前锋部队和李元昊的倾国之兵较量。

  按说这也没什么不对,第一次赢了,第二次照旧就是了,就算按惯xing思维,也很妥当。可惜李元昊不配合。这一次他选择放弃一切,向后退。之所以这样说,一来是他退的步幅太大。连退三次,每次都是30里路;二来是退的本钱也凶狠,一边退一边把糙原烧光;第三,100里之后,他对兴庆府等国都重地都失去了控制,那等于放任辽军冲过去!

  至此命运已经给了契丹人三次机会。第一次,战场上没有乘胜追击;第二次,御营里没有当场杀人;第三次,只知道追击军队,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他们居然就一路追了下去,不顾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给自己的后勤打点提前量。

  同样都是糙原上讨生活的人,自己带了多少粮糙也有数目,怎么就不知道能挺多少天?这时如果不去追,直接杀向李元昊的老巢,跑人跑不了庙,就算李元昊忍心不回防,至少也能先吃光党项人的家底!

  战场上没有如果,辽国人一直追了下去,直到开始挨饿。坚壁清野,这招生效了,直到这时,李元昊仍然很恭顺。注意,他一刀都没还,面对杀气腾腾的主人,他百分之百地遵守了刚刚发过的誓言。

  英明神武的辽国陛下,您能暂时压抑愤怒,再次回应我的诚意吗?

  ——我们再次讲和吧。

  辽国人不得不和了,于是他们就在gān旱的,同时还烧成了白地的党项糙原上坐了下来,等着李元昊来议和。至于李元昊“议”的方式和时间嘛,他们一定还不那么了解。

  请参照宋、夏议和的速度。

  李元昊没完没了的拖,终于让辽国人的米袋子见了底。直到这时,他突然间发起了攻击,冲向萧惠的大营。瞬间变脸,再加上之前的准备,怎么看辽国人都死定了。不过西夏的军队就是不争气,在这种qíng况下都被辽军胖揍了一顿,赶了回来。

  其中就有顶天立地的党项战神李元昊本人。在他后面,萧惠被气疯了。实话实说,辽国人跟党项人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糙原民族,辽国很大气,不仅能打,还非常的守信用。悄悄地说,某些程度上比宋朝人还诚信。这时他们面对西夏这个举国皆小人、骗子的劣等民族的偷袭时,实在是鄙视加恶心,忍无可忍了。

  萧惠下令,一直追下去,就算累死都得宰光这些糙原土拨鼠,这帮连打仗都打得一点都不男人的懦夫!

  据史料分析,这是李元昊生平第一次离死亡这样近,他的生命、国家、军队,这些最宝贵的东西,转眼就要被夺走。可是历史偏偏就在这时转弯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了起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按当时的话说,是西夏命不该绝。

  按现代名词解释,就是一场大型沙尘bào。

  于是辽国人就败了。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太儿戏了吧?一场大风就改变了20多万以上兵力的对决结果?

  那都是天上打雷,都当是上帝风的百战jīng兵,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大风?您倒是挺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耶。

  可就是怕大风。其实将心比心些就会懂了。我们现代人在城市里感受沙尘bào时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吧。那可离着大西北千万里远呢。再想想当年辽国人就在原产地里品尝最新鲜、最生猛的沙尘bào,那是什么滋味呢?人种的不同,是最没法改变的事实。

  辽国人来自水星(绿色糙原),党项人来自火星(沙土荒原),就这么简单。

  萧惠大败,李元昊又冲向了耶律宗真的御营,御营里也是契丹人,大风面前人人平等,于是继续大败。其中国王耶律宗真带着儿子和几个最贴身的亲信逃了出来。一路狂奔,才没当姐夫的阶下囚。

  这一战,辽国人17万jīng兵全军覆没,随军的贵族、大臣除了被杀,全被俘虏,是开国137年以来仅有的,也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败后直接的恶果,是无条件地承认了西夏独立的事实,李元昊从此和耶律宗真平起平坐。但只是表面,更沉痛的代价在后头。

  我们回忆一下,在前面我说过的3句话——

  第一句——那个最想占便宜,也真正两边都占了便宜的,它吃的亏最大,之后亡国灭种的大祸就种在这时。

  辽国的灭亡就始于这时,百战军威出现了裂fèng,不仅西夏方面找到了自信,就连它背后的女真、渤海等边远小国,也知道了契丹人并非不可战胜。以后他们都会揭竿而起。这就是贪婪的后果。贪小便宜吃大亏,老大不是那么当的!

  一直都保持着英明神武的架子,谁敢动你?

  第二句——最qiáng悍进取的,最朝阳奋发的,变得一蹶不振,之后一百多年里剩下的历史再没有半点值得骄傲的业绩留下。

  这是说西夏的,现在做总结还有些早,只能说李元昊在现阶段,真的是南边欺负了宋朝,北边痛打了辽国,不管过程怎样,他做到了当世无敌。可效果呢?无论是对宋朝,还是对辽国,他都是主动求和。就算耶律宗真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在党项荒原上逃命,他都不敢追杀。

  这样的胜利,有什么滋味?

  现在回到主题,第三句话是说给宋朝的——“看着最怯懦无能的,最吃亏屈rǔ的,反而最平安稳定。五千年历史里最被人向往的传说盛世就在之后形成。”这句话,可以解释宋仁宗赵祯在这段历史里的各种奇怪行为。

  比如他的迟钝,他的懦弱,还有他的弱智。

  第十六章 国运分水岭

  公元1044-1045年之间,是宋、辽、西夏三国的国运分水岭,同时也是宋朝进入huáng金时段的破晓时分。

  这个huáng金时段的生成,就源于宋仁宗的决断。从这些决定,和其产生的后果,能隐约看到他35年的生命里,隐藏得非常深的能力和个xing。同时,这个huáng金时段里沉浮着太多的明星,中华五千年文臣的代表、儒家的大成者,都在这个时段里产生。

  按说是星光璀璨,无与伦比,也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绝对的制高点,就连在评书演义中,这些人都是出镜率最高的。但是真正看清楚他们之后,很多眼镜片就会摔满一地。

  名与实之间,非常的相映成趣,基本成反比。

  好了,我们这就开始。我不能保证jīng彩,也不能保证有趣,如果很不巧我做到了,那也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一切都实话实说,让我们从宋仁宗赵祯开始。

  总体来说,这个人一直是半透明的,仁宗卷快写了30万字了,他是怎样的个xing,有多大的能力,还是看不清。

  先推卸下责任,这不怪我。他今年35周岁了,13岁之前隐藏在他父亲宋真宗赵恒的影子里,24岁以前又被他养母刘娥彻底笼罩,好容易亲政了,又有超级多的大臣、君子、小人来搞事,满天下一直在折腾,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反而出镜率少得惊人。

  想分析,也无从谈起。

  于是历代史书和学者们就给他送上了很多的头衔——懦弱、懒惰、昏庸甚至好色。那么他又是怎么从一次次的内外动乱、财权纠纷、党争帮派里存活下来的呢?每一次都平安度过,是他天生就戴着玉皇大帝给的不死金牌?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天流云